比例的意义说课稿王根斌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32页到33页。2.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32页“比例的意义”。它是在上学期学生学习了比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理解比例的意义,让学生在认识比例、应用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3.教学目标根据上面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4、教学重、难点:数学学习活动过程应该是知识建构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因此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组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发展学生的思维,就成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5、教学准备:在教学前,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二、说教法学法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学法。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可以将一匹马牵到河边,但是你决不能按着马头让它饮水。这句话也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灵魂在于主体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先进模式,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自主探究和同桌合作的学习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经历探索,获得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内化和建构。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在本节课设计的5道自学题中,我融观察、记录、计算、勾画、判断、交流、总结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三.说教学流程结合教学策略,教法和学法,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第一个环节:复习导入。复习比、比值、求比值、化简比的知识。【设计意图】本节课是在上学期学生学习的比的知识基础上学习的,而且和比的联系非常紧密,本学期前面所学知识又不涉及比的知识,因此,在上新课前,对旧知识的复习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二个环节:出示自学题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是小学数学新课标中倡导的理念,因此理解比例的意义,让学生能够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就成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自学题。1、观察课本32页情境图,说一说图中的内容,在练习本上写出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并求出比值。【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了解、研读课本的能力,并对前面复习的知识进行运用为推导比例的意义做好铺垫。2、观察它们的比值有什么关系,看课本,用自己的话总结把这样的比组成比例的方法,试着写出一个比例。【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总结去发现比例的意义和结构,并能尝试写出一个比例,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在课本上把比例的意义勾画出来,用意义判断你写的比例是否正确。【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研读课本的能力,通过判断,强化对比例意义的理解和运用。4、根据比例的意义,任意写出两个比,并组成一个比例。【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编写两个比组成比例,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比例的理解,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5、试着寻找能判断两个比是否相等的其他方法,用这个方法对前面写出的比进行验证。(选做)【设计意图】培养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旧知识转化新知识的能力,促进发散思维,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第三个环节:当堂训练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着趣味性,思考性,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力求体现知识的纵横联系,做到形式新颖、层次分明。我设计以下几组习题:1、判断【设计意图】通过判断进行基础训练,巩固比例的意义及看比值、化简比两种判断方法。2、填空【设计意图】通过当堂检测,巩固学生对比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