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晓:站在心理学和脑科学的前沿看儿童教育(2014-10-2619:45:04)在我出版的所有著作中,《用心教养》是营养最丰富的一本书,因为这是与霍华德·加德纳教授等多位极富影响力的心理学家的对话,还有对费孝通、冰心和马丁·塞利格曼等大师级学者专家的访谈和评介。当您看完这本书,可能会惊叹:如此多的著名学者都来会诊中国的儿童教育问题,这简直是一个奇迹!说实话,能够出这样一本书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作为一个从事青少年教育和研究40余年的中国学者,我对“多元智能理论之父”加德纳教授、“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教授等学术大家充满敬意,从他们的理论中汲取了许多教育智慧。今天,我们有机会对话,得以用他们那些影响了全世界的心理学理论来分析中国的儿童问题,意义深远。感谢湛庐文化,是湛庐人把这个似乎不可能实现的奇迹变成了现实。他们引进出版了一系列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的代表性著作,韩焱董事长亲自登门诚邀我阅读,建议我与作者对话。我是一个很喜欢读书的人,尤其喜欢阅读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图书,所以欣然接受了这样一个美好的邀请。令我感动的是,与我对话的心理学家们都非常热情和认真。比如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瑞迪副教授,虽已书面回答了我的问题,却利用来北京做活动的机会,又与我面对面探讨相关问题。再比如对男孩问题颇有研究的安东尼·饶博士,仔细标出没有看懂的问题,请我再做解释。我在解释的同时,也针对其回答提出了新的疑问,而他也继续作出了严谨的答复。对话是精彩的。2014年4月2日,《中国教育报》环球周刊以近乎整版的篇幅,刊登了我与约翰·梅迪纳教授的对话,题为《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其中,梅迪纳教授的许多鲜明而深刻的观点引起了广泛关注,如:“胎教就是在浪费时间。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在孕期的任何阶段,任何外在刺激可以带来认知发展方面的益处。父母能够做到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在怀孕晚期帮助其未出生的宝宝认识彼此。”“在这个世界上,最棒也是最小儿科的健脑技巧可能就是一个纸箱、一个新的铅笔盒和两个小时,而最糟糕的恐怕就是父母新买的平板电脑。”梅迪纳教授对望子成龙的父亲的忠告更特别而有趣:“如果你真的关心孩子的智力发展,你的第一要务就是爱老婆。”访谈。收到访谈整理稿后,林教授又是逐字逐句地核对和推敲。与陈会昌教授相识近30年,有过多次愉快的课题合作。我之所以选定他,不仅仅是因为私人友谊,更是因为他通过对200多名儿童长达19年的跟踪研究,发现了主动性与自控力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决定性因素。毋庸1置疑,陈教授的若干发现与建议对于广大父母与教师具有巨大的指导价值。当然,对于中国青少年的研究最有经验的是中国学者。所以,我特别约请了两位学养深厚的中国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和陈会昌教授访谈。曾经担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的林崇德教授,培养出了80多位博士,并且对创新教育有深入研究。访谈当天风雨交加,年过七旬的林教授抱病接受了我漫长的原本,这是一本单纯的与心理学家对话的书,但基于扩展教育视野的考虑,我决定把我对社会学大师费孝通先生和文学泰斗冰心女士等名家的访谈和评介也收录进来,并且做了一些必要的补充和完善。也就是说,通过这样一种设计,读者朋友不仅可以看到心理学家、脑科学家对儿童成长问题的分析,还可以得到社会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的教育建议,相信这对于读者朋友是特别有益的。时,也在对他们的个人经历进行研究。尽管只列出5个问题,但他们的回答也能够大致反映出杰出人才成长的某些规律,这显然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收获。在这里,我还要透露一个秘密:我在与9位中美著名心理学家对话的同猜一猜我发现了什么?问题1:请您回顾一下自己的童年好吗?以综合发展水平来看,您个人认为自己在小学和中学阶段的发展状况是一般水平、优秀,还是较差?受访者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有6人:约翰·梅迪纳、塔玛·琼斯基、霍华德·加德纳、埃伦·兰格、林崇德、约翰·瑞迪。其余3人:丹尼尔·西格尔感觉自己成绩还不错。安东尼·饶中小学时的成绩并不是最好,但在大学时成绩优秀。陈会昌小学低年级时成绩不好,四年级之后才脱颖而出,并一直名列前茅。把学习成绩归因于潜能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