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本P80—81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及会在三角形内画高。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小三角形作业纸直角三角尺教学过程:一、直奔主题揭示内容课前课件出示三角形(若干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1.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什么?——三角形。过渡语:对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三角形。(板书:认识三角形)二、主动参与探究新知(一)认识并理解三角形的概念1.同学们,你对三角形有哪些了解?——有三个角——有三条边——有三条线段——三角形有高★评价:同学们对三角形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质疑:到底什么叫三角形呢?三角形又有哪些特性呢?老师要请你自学一下这些知识,自学之前我们一起来看看要求(出示)。出示课件自学要求:①划出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点,读一读、想一想。②把你自学的收获和同桌交流一下同学们明白了吗?拿出你们的学习材料。3.反馈:谁愿意把自学的收获和全班的同学分享。学生边说,教师边划出关键句。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三角形。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小结:同学们刚才通过自学,找到了关于三角形这些知识。(手指贴的材料)那么,这些知识你们理解了吗,老师要来检查一下。4.出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三角形。这里的“围成”是什么意思呢?预设:围起来怎么样才算是“围起来”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原来括号的这句话就是在解释“围成”。引导: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你又是怎么理解的?——围起来——封闭图形——首尾相连5.过渡语:为了能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课件:显示动态三角形的围成。课件边演示边解说:看,这是一条线段,第二条线段的一个端点和它的这个端点相连,第三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与另外两条的两个端点相连。这样就围成了三角形。我们再来检验一下: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什么是三角形你能理解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6.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三角形了,如果让你画一个三角形,你会吗?请你画一画。反馈:你是怎么画的?学生边说,教师板演。——他说先画一条直线,对吗?(请看一下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照着三角板的外面模一个(如果手中没有三角尺,你还能画吗?)——先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两个端点中任选一个端点,再画一条线段,最后把这两个端点连起来。(连起来才能围成一个封闭图形)☆此处学生在说的时候,教师板演为了表达方便,我们把三角形的这三个端点记作A、B、C,这个三角形就叫做三角形ABC。三角形有三条线段,他们是有名字的,叫做边(出示),这三个端点也是有名字的,叫做顶点(出示),相邻的两条边所夹的角,就叫做三角形的角(出示)。同学们,你们能在自己的三角形上标出这些名称吗?试一试。过渡:我们通过自学、讨论、观察、交流,知道了什么是三角形,并且学会了画三角形。那么,在这些图形中,你能找到我们刚认识的朋友三角形吗?下面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请说明理由。看来同学们已经认识这个新朋友了。(二)教学三角形的高和底1.师:刚才同学们在自学中,还知道了有高和底。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些地方很重要,需要和同学们指出来?——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2.根据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你觉得老师刚才画的三角形ABC的高在哪里呢请你上来指一指(此处指黑板上画的三角形)学生上来指,用手指指,问:你们看清楚了?他是怎么找高的?(先找到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