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触摸春天执教者赵芳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状况强调语文课程生活化,要求进一步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的生活世界。语文教育不能与生活脱节,语文学习和生活息息相通。叶圣陶先生说:“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在美好的季节里来到盲人的特殊世界,寻找“同一个童年,同一个世界”的心灵共振点,进行文本与生活的对接学生学习与语文课堂核心价值的相融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本节课在课堂上行走的主要方式是以文(涵咏文字)达情(理解与尊重),以情(美好的向往)托志(生命的豁达)。采取的策略主要是在整体情境渲染下,在文本中找一找重点句段,由词,到句,反复读一读,或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开辟生活化语文课堂,尝试生活化语文教学,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体验生活。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深意3、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的一些含义很深的词句,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适当方法品读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从盲童的角度,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你喜欢春天吗?你在春天都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你们是幸运的,可以用心灵的窗户眼睛去亲眼目睹这一切美好的事物。然而在我们身边有着一群特殊的人,他们的眼前却是一片无尽的黑暗。让我们一起走进盲童安静的内心世界,去感受生活,去触摸春天。(板书课题17触摸春天)12、“触摸”是什么意思?大家一起轻轻地读课题。二、整体感知自主阅读,读通句子,读准字音,想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你会用什么词来描述这件事?三、品读课文1.下面请大家再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画出让你感到不可思议的地方。2.学生自主读书。3.把你心中的感动之处读给周围的小伙伴听,谈一谈自己的理解。4.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语句,帮助理解,教师相机重点指导难点句子的理解,并渗透理解重点句子的方法的指导。)(1)“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抓“磕磕绊绊”、“流畅”、“穿梭”三词体会安静的神奇,想象整天流连的画面。(2)“安静在一处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抓“极其准确地”,体会如此之难的事都做到了,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3)“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从“拢”字入手,引出“悄然合拢”,进而品悟“灵性”,换角度体验安静拢住蝴蝶时的感受。五、情感升华与其说是蝴蝶被安静拢住,不如说是蝴蝶被安静神奇的灵性所吸引,心甘情愿地落入她的掌心。她整天流连在花丛之中,她是多么的热爱生活。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我们一定会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六,板书设计17触摸春天2奇迹!!!……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教学反思:一、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力争成为学生阅读的引领者、合作者。在教学中我试图通过启发、暗示点评让学生进入到具体的语言情境中,与作者、与文本对话。课堂上我抛出“找出令自己感动的语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在小组内交流。”当学生找到能触动心弦的语句后,我着力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上串下联,在反复读悟中感知人物的特点,感受人物内心世界。如在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时,学生谈完自己的体会后,组长追问“针对这句话,谁还有问题或不同的体会?使学生的心渐渐地靠近作者,靠近安静的心灵。二、在朗读中感知,在想象中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