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小数加、减法(2)【教学内容】教材第73页例2【教材分析】例2的教学内容仍然是由主题图引出的,通过小林买的两本书,提出了小数加、减法的问题。这一节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当遇到小数部分位数不一样多时,可以在末尾上添“0”补位再计算。教学完例2,教材又以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提醒学生小数加、减法的注意事项。【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结合具体情境解决问题,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尝试计算,小组交流计算方法,最后概括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2.会运用小数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细心检查验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难点:运用小数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列竖式计算。7.8+2.6=8.54-4.76=1.25+6.73=15.62-7.46=(指名板演)2.把下面的数改写成两位小数。7.868.30009.53.40015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的加、减法计算的知识(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2))二、探究新知教学例21.小林买了下面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学生尝试列式计算。(3)指名板演,全班交流。师板书:6.45+8.3=14.756.45+8.3014.75←师强调在百分位添上0,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2.《数学家的故事》比《神奇的大自然》便宜多少钱?(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2)指名板演,集体订正。8.3-6.45=1.858.30-6.451.85订正时教师指出当被减数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么办?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师小结:当遇到小数部分位数不一样多时,可以在末尾添“0”补位再计算。师: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汇报。①小数点要先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②要从最低位算起。③得数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三、巩固应用完成教材第73页“做一做”。学生练习后,全班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小数加、减法(2)(1)6.45+8.3=14.75(元)6.45+8.3014.75答:一共花了14.75元。(2)8.3-6.45=1.85(元)8.30-6.451.85答:《数学家的故事》比《神奇的大自然》便宜1.8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