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语下六单元自信自主合作探究学案导学助你成功主备:何叶课题:23、古文二则导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列子》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文言词语,疏通文意。2、理解课文内容,领会知音难得的道理。3、感受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学习重点】掌握文言词句【学习难点】理解课文内容,领会知音难得的道理。【学习过程】【探究活动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1、作者简介: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相传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列子》一书,名篇有《愚公移山》《夸父逐日》《杞人忧天》等。2、给下列汉字注音。(学法指导:结合课下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来完成。)峨峨兮(é)卒(cù)霖(lín)更造崩山之音(gèng)高山流水:出自《伯牙善鼓琴》,意思是一般用来比喻知音或知己难遇,也用来比喻乐曲高雅精妙。3、解释下列带点的词语。(学法指导:结合语境、课下注释、古汉语词典来完成,并收集积累重点字词。)⑴伯牙鼓琴(弹奏,名词作动词)⑵志在登高山(用音乐表现的意境)⑶洋洋兮若江河(盛大的样子)⑷卒逢暴雨(通“猝”,突然)⑸伯牙所念(心里想的)⑹钟子期辄穷其趣(辄,就;穷,穷尽,形容词用作动词;旨趣,意旨)⑺乃援琴而鼓之(拿,拿过来)⑻更造崩山之音(再,又)导学设计第1课时【导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有关《列子》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文言词语,疏通文意。2、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知音难得的道理。3、让学生感受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学习重点】掌握文言词句【学习难点】理解课文内容,领会知音难得的道理。【导学过程】【导学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25分钟)1、新课导入:人生苦短,知音难求。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相互理解,中国古代有不少关于友谊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篇关于传颂友谊的古文吧。2、明确学习目标。过渡:课前大家预习了这篇课文,那我们先来检测一下大家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3、指名学生介绍作者作品。4、其他学生边听边将知识链接的相关重点部分做上记号。5、齐读重要信息。过渡:了解了有关本文的文学常识,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去感受古人之间纯粹的友谊吧!6、学习字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的断句一般是依照意义而断的)。(2)学生自读,给加点的字注音。七语下六单元自信自主合作探究学案导学助你成功主备:何叶⑼志想象犹吾心(叙述,讲述)⑽吾于何逃声哉(逃避)4、指出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学法指导:虚词“之”:回忆虚词“之”的用法,最常用的有结构助词“的”。作代词,代人、代物、代事。补充音节,主谓之间等。根据句意或上下文来判断,从中寻找规律。)①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代词,代指伯牙心中所想的)②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助词,的)③乃援琴而鼓之(代词,代指琴)④子之听夫(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5、翻译句子(学法指导:先要弄清句中重点字词的意思,再遵循翻译五字口诀“留、补、调、删、换”来翻译句子,使句意表意清楚,无语病。)①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所想的,钟子期都能领会它。②乃援琴而鼓之。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③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点明他的旨趣。④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你听得太好了!(你)所描述的想象的(意境)就如同我心里所想象的一样啊。⑤吾于何逃声哉?我到哪里隐藏自己的声音呢?【探究活动二】再读课文,把握内容。1、伯牙如何“善”鼓琴,钟子期又如何“善”听?(学法指导:自读课文,请结合课文内容说明)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琴技炉火纯青,而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无论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2、“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3)老师巡回指导、督促。(4)请几个学生展示学习效果,并将字词齐读两遍。7、解释字词(1)大胆猜读句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