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变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在筵席上白居易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赠他。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这首诗,以答谢白居易。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司马。有《刘宾客集》又称《刘中山集》《刘梦得集》。解题•酬,这里是酬谢的意思。•乐天,白居易的字。•对“初逢”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到底是哪一种理解,现在尚无定论。我个人采用的是第二种理解。•“席上见赠”是对白居易的诗的回赠之说。酬刘禹锡吟烂柯人暂凭长精神侧畔chóuyǔxīyínlànkēcèpànzànpíngzhǎng听录音正字音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齐读课文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首联的意思是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刘禹锡想改革时弊,遭到打击,被贬到朗州(在今湖南省)、连州(在今广东省)等地。朗州、连州等属于古代楚国。这些地区古代都很荒凉,所以用“巴山楚水凄凉地”来概括。“凄凉地”,寂寞冷落的地区。这两句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颔联诗人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故去,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颈联颈联沉舟沉舟侧畔千帆过,侧畔千帆过,病树病树前头万木春。前头万木春。对偶句对偶句一只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一株病树的前头已是万木争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尾联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品析名句“沉舟”“病树”比喻诗人自己,并用自然界的变化暗示社会发展规律——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社会总要向前发展,未来一定比现在好,前景无限美好.不必悲观,同时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感伤,表达诗人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本诗的感情基调:由低沉愤懑低沉愤懑到高昂乐高昂乐观观。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表现诗人坚定和乐观的精神.1.1.采用比喻、对偶的修辞。采用比喻、对偶的修辞。。2.2.运用典故,含义丰富,耐人寻味。运用典故,含义丰富,耐人寻味。表现在第二句的《思旧赋》和烂柯人。33..借用景物描写,表达人生哲理,做到借用景物描写,表达人生哲理,做到情情、、景景、理、理((描写、抒情、议论描写、抒情、议论))三结三结合,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合,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