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范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优秀教案范文 教学三维目标 1.理解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理解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意境美。 3.品析诗歌,感受诗人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和宏大品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景物描写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难点: 了解古诗中典故的表达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小石潭记》,这是一篇闻名的贬谪文学作品,其是谁?是柳宗元。柳宗元有个一生最要好的朋友,也被贬官,也写知名篇。他们在诗坛上并称“刘柳”。他是谁? 他就是今日我们要学习的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刘禹锡。刘禹锡屡次遭贬后,还遇到了同样遭贬的白居易,后人称他们是“刘白”,同是天际沦落人,于是就有了本诗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预习与沟通 1.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来宾,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来宾。和柳宗元交谊甚深,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多所唱和,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爽,善用比兴手法寄予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2.背景链接 本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一样的经受遭受,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这首诗,以答谢白居易。 (三)精读 (一) 诗歌朗读 1.自由朗读诗歌,实行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留意读准字音、节奏。 【沟通点拨】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本诗各联各写了什么? 【沟通点拨】 首联:抒情凄凉、弃置辛酸愤懑 颔联:用典向秀作赋、王质烂柯哀思感慨 颈联:比方沉舟、病树开朗豁达 尾联:点题歌一曲、长精神坚忍不拔 (二) 整体感知在理解诗意的根底上,自主赏析诗歌的意境,体会的情感。。 1.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