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什么是周长”课例研究报告【主题与背景】概念课作为数学教学中的典型课型,教学时,很多教师认为非常简单,甚至可以不用教学,让学生多读多记几遍,学生也就理解了。的确,当时表面上学生似乎是理解的,但很多教师也会发现,在之后的运用中,学生往往对概念容易混淆。比如,周长和面积这两个概念学生在练习时就经常指鹿为马,究其原因是学生对概念本质没有真正地理解。《周长》这个教学内容是我们数学教学中非常传统的一个内容,以前的教材对周长概念的建构不够重视,而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上,而人教版教材中对周长概念的教学就是整整一节课,它非常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在操作活动中建构对周长概念的理解。本着这个理念,我们进行了尝试。【教学实践一】一、辨一辨电脑出示4只小蚂蚁爬树叶,分别是不到一周,过一周,刚好一周和爬到树叶里面的的动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出哪只蚂蚁爬的刚好是树叶的周长……二、操作感知1、描一描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树叶的边线,接下来要请你们来描一描树叶的边线。请你们用水彩笔描一描书上这两片树叶的周长。(反馈:教师用实物投影机投影出一份正确的和一份错误的让学生加以辨析,通过辨析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边线的含义。)2、指一指,说一说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树叶的周长,其实在我们的桌面上也有周长,你能指给你的同桌看一看吗?(同桌合作)找一找生活中哪里还有周长?……3、量一量,算一算。(课件出示:三角形、长方形和梯形三个图形)这3个图形都认为自己的周长最长你能当当裁判吗?请你想想办法?得出三种基本图形周长的计算的一般方法。三、巩固拓展。1、直接算出下列图形的周长。师:老师这里还有两个图形,你能直接算出它们的周长吗?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算法2、比一比(课件出示下面两个图形)同桌两个人互相指一指这两个图形的周长部分,再想办法进行比较。(同桌合作)反馈交流大致有两种方法(1)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2)平移法师:老师这里还有一组更难的,你能想办法比较它们的周长吗?(这时很多学生马上脱口而出:“两个一样长。”)师:请你们还是像刚才那样,同桌两个人先互相指一指再想办法证明。(反馈:如果是通过移的方法,要求学生移完之后再指指图形的周长。)……四、小结师:这节课学到这里,你都学会了什么呢?……【问题与讨论】上完课,笔者和听课老师们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脱离学生实际。老师们认为,第一环节设计了4只蚂蚁爬树叶的动画,通过学生对蚂蚁4兄弟谁对谁错的辨析,从而得出周长的概念。表面上看学生的热情高涨,概念的得出也非常得顺利。这样教师设计的这四种情况,并不能反应学生的真正水平。虽然学生不能用很科学的评议对周长这一概念进行描述,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有关周长的知识,对周长的概念有一定的表象。2.重计算,轻理解。本节课对概念的感知和理解主要放在前两个环节,对概念理解不是很透彻。后面很多环节重点都放在了图形周长的计算和比较上。老师们认为,重点有点偏离,长方形、正方形和一般图形的周长计算,在今后的教学中有专门的安排。没有必要在这一节课中让学生掌握这么多内容。这节课的练习应该重点放在对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不断清晰地认识到周长是图形一周的长度这一概念。3.应用性不强。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脱离现实生活的数学就好比是纸上谈兵毫无意义。本节课,教师只注重学生知识点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其实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多,比如说绕操场跑步、做相框、量腰围等等。通过介绍生活中周长的应用,不仅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还能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而不是只是存在于课本上。4.数学思维含量不高。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有别与其他课程的重要表征。对此,我校数学教师积极思考探索,作了一些有效地尝试,并作为课题一直在研究。概念课如何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老师们一致也都在研究,他们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