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新高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2分)细胞中的核糖体由大、小2个亚基组成。在真核细胞的核仁中,由核rDNA转录形成的rRNA与相关蛋白组装成核糖体亚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无核仁,不能合成rRNAB.真核细胞的核糖体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C.r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D.细胞在有丝分裂各时期都进行核DNA的转录【答案】B【分析】DNA转录形成RNA(mRNA、tRNA、rRNA);RNA翻译形成蛋白质(mRNA为模板、tRNA为运输氨基酸的工具、rRNA组成核糖体,是蛋白质翻译的场所)。【解答】解:A、原核细胞虽然没有核仁,但可以由拟核DNA转录,形成rRNA,A错误;B、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所以真核细胞的核糖体蛋白也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正确;C、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构成一个密码子,C错误;D、在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质高度螺旋成染色体,所以rDNA不易解旋进行转录,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器、翻译等相关知识,掌握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2.(2分)溶酶体膜上的H+载体蛋白和Cl﹣/H+转运蛋白都能运输H+,溶酶体内H+浓度由H+载体蛋白维持,Cl﹣/H+转运蛋白在H+浓度梯度驱动下,运出H+的同时把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Cl﹣/H+转运蛋白缺失突变体的细胞中,因Cl﹣转运受阻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严重时可导致溶酶体破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H+进入溶酶体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B.H+载体蛋白失活可引起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C.该突变体的细胞中损伤和衰老的细胞器无法得到及时清除D.溶酶体破裂后,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的水解酶活性增强【答案】D【分析】由题中“Cl﹣/H+转运蛋白在H+浓度梯度驱动下,运出H+的同时把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可知,H+运出溶酶体是顺浓度梯度的协助扩散,故H+进入溶酶体则是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解答】解:A、由题中信息可知,H+运出溶酶体是顺浓度梯度的,即溶酶体内H+浓度高于细胞质基质,故H+进入溶酶体则是逆浓度梯度的,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B、H+载体蛋白失活则无法维持溶酶体内的H+浓度,导致Cl﹣/H+转运蛋白不能在H+浓度梯度驱动下,运出H+的同时把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Cl﹣转运受阻,进而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B正确;C、该突变体的细胞中因Cl﹣转运受阻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使细胞中损伤和衰老的细胞器无法及时得到清除,C正确;D、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在溶酶体内活性最强,因溶酶体能提供最适的PH等条件,溶酶体破裂后,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的水解酶失去了最适条件,酶活性会降低,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等知识,并综合考查学生审题、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会审题,并掌握基础知识。3.(2分)研究发现,病原体侵入细胞后,细胞内蛋白酶L在无酶活性时作为支架蛋白参与形成特定的复合体,经过一系列过程,最终导致该细胞炎症性坏死,病原体被释放,该过程属于细胞焦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蝌蚪尾的消失不是通过细胞焦亡实现的B.敲除编码蛋白酶L的基因不影响细胞凋亡C.细胞焦亡释放的病原体可由体内的巨噬细胞吞噬消化D.细胞焦亡释放的病原体可刺激该机体B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答案】B【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细胞焦亡是指细胞炎症性坏死,病原体被释放,二者并不相同。【解答】解:A、蝌蚪尾的消失是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的,不属于细胞焦亡,A正确;B、依题干信息可知:病原体侵入细胞后,细胞内蛋白酶在无酶活性时作为支架蛋白参与形成特定的复合体,最终导致该细胞的炎症性坏死,病原体被释放,该过程属于焦亡,若清除编码蛋白酶L的基因则蛋白酶L不能合成,则细胞不能发生焦亡,即敲除编码蛋白酶L的基因影响细胞焦亡,B错误;C、细胞焦亡释放的病原体可由体内的巨噬细胞吞噬消化,C正确;D、病原体上有抗原,可以刺激该机体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的细胞的凋亡相关知识,掌握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