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数学情境教学案例反思VIP免费

数学情境教学案例反思_第1页
1/2
数学情境教学案例反思_第2页
2/2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反思第五小学薛小梅“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为此,老师们都非常重视情境的创设,力求将自己置于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地位,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但是在创设情境这一环节上,是不是所有老师都能做到将主动权留给学生,做到情境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呢?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一位老师在执教“按比例分配”一课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师:体育课上,李老师拿来了10个篮球,要分给12个男同学、8个女同学,你们说怎么分配合理呢?生:男同学得6个,女同学得4个。师: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按比例分配。(板书)……很显然,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是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把创设的情境仅仅作为一种摆设,一旦有学生涉及教师所期待的答案,教师便迫不及待地纳入到自己的备课思路,而后按部就班地展开教学过程。笔者认为,这样的做法是有悖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而是教师对创设情境这一教学方法的僵硬运用。那么对于情境教学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首先,应该充分重视“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仅要在教学的引入阶段格外注意,而且应渗透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在情境中不断激发学习冲动,使学生经常处于渴求新知的状态,激发其自身的学习动力和思维空间。其次,从长远的前景来看,引入教学情境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更重要的是使他们“会学”数学,培养他们在生活中科学地思考,把学习中探索、体会到的观念、方法尽快地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具体从一节课来说,教师可以创设导入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情趣,激发学习的动机;可以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自主地追着问题解决,在经历教学的刺激的同时,体验和理解数学的魅力;还可以创设应用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思维在实践中的价值,培养数学家的眼光。当然,要设置好情境还不可忽视情境创设和教材主旨的统一,始终坚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加动机出发。以下笔者将根据情境教学的要求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具体分析几个案例。案例一、教“画圆”时,甲教师向学生指出:“谁能用一支粉笔徒手画圆?”两位很自信的学生上台后却在全班学生的嘻笑声中宣告失败。另一位同学上了黑板,用两手指捏粉笔,将大拇指按住黑板固定,一旋转便画出一个标准的圆。学生们感到惊讶、激动。教师再组织学生展开互相质疑活动,学生一下子便受到启发:因为大拇指按住黑板没动,捏粉笔的两指和大拇指间的距离没有变,从而导出了画圆的两个要求:定点(圆心)和定距(半径)。之后教师进一步询问,“为什么车轮要用圆形的?如果不采用圆形,改为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行不行?为什么?”这样一个习以为常的不是问题的问题却能引发使学生产生好奇,从而开动脑筋去寻求问题的答案。案例二、在教授“分数的基本性质”时,乙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探索情境:师:山上的小猴最喜欢猴王的饼,有一天,猴王做了三个同样的饼,拿出一个平均切成四快,给猴甲一块,猴乙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给猴乙两块。猴丙更贪心地说:“我要三块。”于是猴王把第三块饼切成十二块,给猴丙三块。大家想一想,哪知猴子分得最多?生:一样多。师:那么大家知道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既满足小猴子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呢?事实上,教师乙已经提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个抽象的概念在他的口中被叙述成童话般的问题情境,生动活泼,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同时也愉快、和谐了课堂的气氛,符合小学生的习惯思维方式,让学生们自己发现问题,并渴望解决问题。实践证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情境创设,适时积极地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从事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在情境中激趣、诱思、悟理。只有创设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数学情境教学案例反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精品文档+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中小学学习资料大全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