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模式下的历史中考复习“三步”走江华创新实验学校毛明学【内容摘要】:中考历史复习,是学生对历史知识全面系统的整合。知识间的联系密切;历史内容广;时间跨度大;且中外历史交叉融合。这就给初中毕业班的广大师生的中考历史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增加了难度。如何搞好中考历史复习?为此我进行了一点探索,我觉得中考历史复习应抓好三个阶段,第一、全面复习阶段;第二、专题复习阶段;第三、综合训练阶段。【关键词】:中考历史复习全面梳理专题复习精选训练中考历史复习,是学生对历史知识全面系统的整合。因为历史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十分密切;历史概念多,涉及内容广;时间跨度大,中外历史时代特征复杂;且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显著。这就给初中毕业班的广大师生的中考历史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增加了难度因此,需要我们认真研读《考试指导意见》和《新课程标准》,并提前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编制中考历史复习提纲,然后根据计划,有步骤地、分阶段地进行复习。我觉得对于初中历史复习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复习。一、复习第一阶段:紧扣教材,全面梳理知识要点,构建历史知识网络,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复习的的第一阶段,要把重点放在“面”上,目的是打好基础。2013年历史试题必将加大能力考查的力度,这是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但可能会造成一部分人片面理解“以能力为中心”,而轻视基础知识的倾向,这是极端错误的。因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离开了基础知识的学习,所谓能力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目标、考试说明,依据教材逐册、逐课地进行全面复习,但是,要注意这并不是上新课。也就是说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考试命题指导意见》把列入考试范围的教材内容,提示出这节课的线索和主要内容,理清史实和概念,突出重点。教学方法要突出一个“精”字:即教师课堂用语要精炼,线索要清楚,重点要突出,逻辑性要强。教学过程中要辅以条理化的板书(包括提纲和图表),以增加直观性。在复习中,还要引导同学们注意前后联系,中外联系,并列出知识结构。在这一遍复习完后,同学们要在头脑中就每一课的历史知识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并掌握教材的主干知识,从而达到将历史知识要点化、线索化,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的框架,形成系统的目的,从宏观上认识历史。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我们可以采用历史要素学习法,把要求掌握的每一历史事件围绕原因、背景、时间、人物、地点、经过、结果、影响、意义和作用等方面进行处理,以帮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如“美国独立战争”这一历史事件,其历史要素及对应史实可以梳理为以下知识要点:(1)时间:1775——1783年,历时8年。(2)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经济的发展,英国殖民主义者压迫、剥削北美人民。(3)导火线: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4)人物: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代表人物——华盛顿;主力——人民群众。(5)经过: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开始)→1775年大陆会议决定建立大陆军,华盛顿为总司令(建军)→1776年发表《独立宣言》(建国)→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转折)→1781年约克镇战役(胜利)→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结束)。(6)意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7)性质: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通过以上诸要素的梳理并进行史实串联,使“美国独立战争”这一部分知识要点化、线索化,这样,把这一部分知识分析透了,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什么叫“美国独立战争”,形成知识系统,从宏观上掌握这一部分知识。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注意多引导学生对历史结论、历史现象、阶段特征、相关材料等多问几个为什么,切实做到理解记忆。二、复习第二阶段:打破教材,利用历史纵横联系,专题复习,培养能力经过全面系统的复习,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牢固,但知识是零碎的、混乱的、孤立的。为了把知识学活,用活,还需要结合教材,打破体系,比较对照,纵横联系,进行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