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民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学科备课手册课题22、地图上的发现课时两课时主备人杨奋萍复备人教学内容分析课文记述的是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说”的故事,表现了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教学目标1.认识“魏、廓”等生字,会写“吻、锯、拼”等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默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指导默读课文,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教学难点: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理解有关地理知识。教具学具准备带生词的小黑板、一张世界地图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自读中提出问题,在充分读书后,小组合作交流个人阅读时的理解,大家一起分享学习的快乐。1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二次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认识“魏、廓”等生字,会写“吻、锯、拼”等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默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一、谈话导入1、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成了著名的地质学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的主人公魏格纳又在地图上发现了什么?2、板书课题。请响亮地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2.同桌互相认读生字词,纠正对方的错音。3.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生字词。4.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5.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6.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三、指导书写1.认读生字,组词说句。2.观察各个要求会写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你的发现。3.指导书写。要点:“适、存”是半包围结构,“适”的笔顺是先内后外,“存”的笔顺是先外后内;“吻、锯、拼、煤”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吻”字的右边“勿”不要写成“匆”;“置、悬、崖”是上下结构,其中“置、崖”上小下大,“悬”上大下小,“置”字下面的“直”中间是三横,“崖”字下面是两个“土”,不要写成四横一竖,书写上下结构的字,上下要对齐。4.学生在写字本上独立书写。5.评价,互相欣赏与指正。四、作业布置1、继续熟读课文。2、完成写字书。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2、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理解有关地理知识。2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词。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一件什么事?二、细读课文1.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1)自由读第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2)汇报:用“__”画出魏格纳在地图上的发现,用“~~~”画出“大陆漂移说”的内容。(3)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南美洲和非洲的位置,看看南美洲东海岸的轮廓跟非洲西海岸线的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很吻合。(4)指导读好画出来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2.学习第三至第八自然段。(1)默读第三至第八自然段,边读边想:科学家是怎样证明“大陆漂移说”这一假说的?(2)四人小组内交流。(3)检查汇报。(科学工作者进行了长期艰苦的考察,在南极洲找到了显示植物生长痕迹的煤块,找到了大量的动植物化石,还发现了有冰川移动时留下的擦痕的冰碛岩。这些新的发现,使“大陆漂移说”获得了新生。)(4)读句子,体会“并不在……也不是……而是”的推理过程。(5)师生合作读书。(老师读第三自然段,女同学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男同学读第七、第八自然段,理解作者是如何进行推理、证明“大陆漂移说”的。)三、总结全文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作业及习题设计二次设计1、“大陆漂移”的的过程是怎样的?2、仔细观察我国的地图,写写你的发现和联想。3板书设计二次设计22、地图上的发现地图上的发现魏格纳观看地图提出假说验证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