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多媒体成为语文课堂的风景线时间:2014-3-18地点:会议室主讲人:李娟第一部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个思路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新的科技产品、先进的硬件和软件越来越多地进入教育领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提供了一种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具有的环境,使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并用,逼真的表现效果,扩大了课堂的时空,提高和加宽了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深度和范围,提高了教学效果。利用各种电教器材,充分调动学生视觉等感觉器官,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强烈求知欲,使他们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重要。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兴趣。语言是一种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然而对那些缺乏生活经历的孩子们来说,要他们面对一大堆的抽象符号去理解、体会,的确是件苦事。怎么才能使学生愉快地学?兴趣是学生产生求知欲的动力。而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靠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学习被动。作为教师,我们都希望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能在一种高涨而积极的情绪中从事学习和思考。多媒体教学为我们提供了这些可能,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选择一些适当的时候,放一则故事、一幅幻灯,播放一段录像或一首音乐。以“声”激趣,以“画”激趣,以“境”激趣,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反映。《荷叶圆圆》一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描写了夏天小池塘里的美丽荷叶,小伙伴们都喜欢荷叶,把荷叶当成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学习本文,能让学生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荷叶没有感性认识,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荷叶的喜爱之情也难以激发起来。而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情境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这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欣赏动态的池塘荷叶,学生看到生动美丽的动画,都忍不住发出了呼喊“哇!”。然后将画面定格在一片荷叶上,让他们观察荷叶的形象,由此展开对荷叶的认识。根据荷叶的特点,学生便很容易了解小伙伴们为什么把荷叶当成“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还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设想自己能把荷叶当成什么,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像,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乐于观赏和学习呢?可见,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真切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可以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展开丰富的想象或联想,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力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二、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缺乏直接的兴趣,会使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反之,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能刺激大脑活动的兴奋性,保证其对学习内容的有效感知。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如:讲《草原》一课时,学生对草原比较陌生,在教学中可以播放一望无际的草原,牧民赶羊出圈,牧民在草原骑马奔腾。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对羊儿的欢乐和牧民的策马奔腾感受很深,以至读书读得非常到位。再比如《美丽的丹顶鹤》一课,先给学生听课文录音并伴有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身临其境,并根据录音再想象。“丹顶鹤是什么样子的?你用颜料笔把它画出来好吗?”这样教学中学生非常有兴趣,也促使了他们认真自主地去学课文,即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能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三、运用电教媒体,培养说话能力。低年级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较低,空间概念不深刻,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要他们口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或某一事物的特征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重视利用电教媒体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的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有一定的物质依据,让学生有话可说。在教学中利用电教媒体不受时空限制,可以扩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