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识字方法浅谈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一册要求学生认识400个汉字,平均每课要认13个生字,和以往的教材比,增加了识字量。我们在每次进行识字检查时都会发现这些孩子们并没有牢固地掌握这些汉字。一些孩子对这些汉字是似曾相识,即使能读准字音,也不是能正确应用;还有一些孩子甚至上节课学习的生字,下节课就忘记了。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科学、合理、扎实、有效地掌握这么多的生字呢?教学中,我拓宽渠道,尝试多种识字方法,并让学生学会运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1.谜语识字法。我经常根据汉字的结构,把汉字编成谜语,激发学生识记汉字的兴趣。如:一头牛走在独木桥上(生)。大口里小口藏(回)。一口咬掉牛尾巴(告)。我们也鼓励学生自己开动脑筋编字谜让大家猜。有的编出了:一人前面走,一人后面跟(从)。有的编出了有个人,他姓王,袋里装着两颗糖(金)。井里一只大青蛙(因)。十月十日(朝)等。虽然有时候学生编的字谜比较粗糙,但是他们的创造力还是不得不令我们折服的2.加减法识字.在教学识字中,我出一些花样翻新的练习来“考考”学生,激发求知欲,强化记忆。例如“门+口=?”(问)、“早+草头=?”(早)。“草—草头=?”(早)以次同时,让学生自己照样子编题来考考老师,如“坐—土=?”(从)、“立+日=?”(音)等,在课堂开展竞赛,帮助学生记牢字形。3.归类识字法。把相同偏旁或部件的字放在一块记,可以更省力。在教学《操场上》这一课的“打、拔、拍”,“跳、跑、踢”时,我让学生通过演一演发现“打、拔、拍”,与手的动作有关,“跳、跑、踢”与脚的动作有关。尔后,很容易记住了这些字。4.比较区别法。对于形近字、同音字,学生极易混淆,我们可以用比较联系法。如“看、着”这两个字,我们请学生自己当小老师想办法辨清楚,有个学生这样记的:把手放在眼睛上就是看,并做出模仿动作。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再问“着”已有不少学生把两个指头伸上头去了。又如有一个小朋友记“买、卖”时,他说:“一个小朋友拿了十元钱,他买了东西,就没有钱了,这就是“买”,另一个小朋友把东西卖了,别人就给了他十元钱,这就是“卖”。5.反差识字法。这一类字,主要运用在合体字方面。一方写的小小的,另一方要写的大大的,尤其是容易出错的部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视觉方面形成巨大的反差,引起学生的注意,把字记住。如:“休”字,单人旁要写小一些,“木”子旁要写的大大的。6、生活识字法。开放的教学空间应是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引导学生在课下、课外广泛识字,为学生创造广泛的实践空间。让他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是课堂,从而更加主动地去寻找更多的识字渠道。(1)教学空间向综合学科延伸。把语文识字与数学、美术、思品等结合起来,实现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发挥各学科的综合效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识字效率。(2).教学空间向家庭延伸,向社会延伸。“和爸爸妈妈一起打开语文书”的活动有效的使语文延伸到孩子们的家庭,让家长也来“打开语文书”,和孩子一起走入语文课本、走入孩子们丰富多彩的识字学习中来,让我们课本中所认识的生字在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游玩中再现,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强化,如路过车站一起认认站名,走过商店一同读读店名,经过工厂一起念念厂名……使语文识字正走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使孩子们真正的在生活中感受到识字的乐趣。(3).教学空间向各传媒延伸,向电脑网络延伸。学生可以到街头去搜集广告牌的错别字,可以到玩具商店去搜集商标字,可以上网查找有关文字的趣味故事、识字的秘诀,可以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小小汉字,蕴藏着无穷的奥妙。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和活动范围,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使学生积极地快乐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多多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