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辅相成,两者在教育学生成材的目标上是一致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来是希望学校把他们培养成有用之才。“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而班主任是学校教育最直接的组织者、教育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积极地教育和引导学生。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补充。关键词:沟通;尊重;公平真诚是沟通班主任和家长的桥梁由于教育过程的复杂性、学生个性的差异性、教育观念时代变迁1性、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班主任与家长在教育上难免产生分歧和矛盾。在教师所接触的人中间,除学生之外,最多的莫过于家长了。那么如何与学生家长交往,建立良好关系,进行有效、和谐的合作,共同教育好学生呢?一、要正确地评价学生,力戒挫伤家长的自尊心。班主任和家长既然在教育学生成才目标上是一致的,两者就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家长接触,往往离不开评价学生。在家长面前评价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家长从事的职业、文化程度、性格特点、教育修养水平等,请家长谈学生在校外的表现,而后教师谈学生在校内的表现。这样彼此之间达到心理平衡,避免在与家长的交谈过程中,由于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而造成教师和家长相互责备对方“没有教育好学生”的心理阻碍而搞僵关系。其次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客观地、全面地评价每个学生,使学生家长听后,觉得这是教师的肺腑之言,感到学校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与学生家长的愿望相一致的,从而做到心理相容,共同教育学生。再次要讲究方式,切忌挫伤家长的自尊心。因为家长都有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庄稼别人的好,孩子自己的好”,在他们心里,自己的孩子是不错的。每位家长都希望有个引以为荣的子女,都那么要强、爱面子。假如,我们教师在家长面前尽说学生这不好那也不好,无可救药,把学生看扁了,会严重地挫伤家长的自尊心,毕竟最差的学生也还有他的闪光之处。因此,我们作为老师出于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出于对学生的高度负责,一定要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达到与家长感情上沟通,从而共同教育好学生,取得最佳的效果。二、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父母是每位孩子的第一位启蒙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最初打开学生智慧心灵重要的一环。学校教育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按照教育大纲的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教育。一般来说,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了如指掌,能较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在家里的情况。在家访、家长会和同家长联系时,这对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进而管理好班集体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学生也喜欢毫无保留地向家长反馈学校、老师、同学和班级情况。许多家长也非常重视自己孩子受教育的状况,对孩子的班主任、科任老师的调配,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等总想问个究竟,观察自己的孩子及其他孩子的学习表现。常常比老师还要深入、细致、具体,从而相应地对学校教育做出一些评价,有时甚至是一些尖锐的批评或与事实有出入的。这时要求班主任要虚心听取,不与家长争吵、争辩。当然,班主任在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时要具有判断能力和心理承受力。由于现在孩子都是“独生子”,家长在提出意见和建议时,难免有点偏袒,这时班主任要有较强判别能力,冷静分析是非;另一方面,在心理上,班主任对家长的意见,有时甚至是尖锐的批评,要有宽广的胸怀,较好的素质,摒弃自己是“专业教育者”,“我懂你不懂”的一些想法,虔诚而耐心地倾听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感谢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支持。2只有这样,以情动人,才能取得家长的信任,达到科学教育学生的目的。三、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家长由于每位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状况的不同,班主任不能人为地把学生和家长分成等级。特别是碰到处理学生问题且涉及到双方家长,班主任在接待家长时绝不能带出世俗的功利色彩,以貌取人,以势取人,以财取人。班主任应一碗水端平,亲切热情,礼貌待人,讲究谈话的内容、方法和语气。班主任“为人师表”,是学生效仿的榜样,是学生的一面镜子。班主任的理论水平、道德修养、处事原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