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高效课堂的标志学习《杠杆》这一节时,计划是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是杠杆的概念和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第二课时是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我的课堂是这样设计的:1分钟时间展示课堂教学目标,然后5分钟时间学生预习,完成基础训练上前5个练习题,并且提出了几个问题:1、你认为杠杆概念中需注意几个要点;2、结合图甲、乙、丙说明杠杆中的几个概念;3、谈谈如何作力臂;4、作出下列几个图的力臂。5分钟我准时叫停,基础训练上的练习题学生也已经完成,不需要处理,我也就直接开始处理黑板上问题。第一个问题学生就不敢作答了,可能是无从下口,不知道该说什么,一位男生终于开了头,提出了四个要点,他解释后明显看出学生知道了,我只对第四个“硬棒”让学生谈认识,没人举手,我马上让学生们先做基础训练上第六题,从做题中学生知道了对硬棒的认识,这个问题用了大约4分钟(超时2分钟)。接下来的重点就到力臂了。我原以为学生从阅读教材中已经知道力臂的做法的描述,没想到在这个描述的问题上也卡了壳,我马上提示定义,学生又看了一遍定义,才有人开始总结:一是找支点;而是找动力、阻力;三是从支点向动力、阻力作垂线,就是力臂。我马上给予鼓励,看有没有补充的,没有反应。我临时改变了主意,随手画了个不能直接作力臂的杠杆,让大家做出力臂,考察看是否真正明白。叫了两名同学(中等的),结果二人都说不会,我又让叙述方法的同学上去做,结果做了两分钟没完成。于是我开始从定义入手引导,结合数学上的从点到线作垂线,1分钟就搞定了,再做,基本上都完成了,我马上进行练习,做基础训练上第八题(用了5分钟)。到此,30分钟过去了。马上进入探究。3分钟预习,为了提高效率,我并没有直接让学生开始探究,而是在预习结束后以问题的形式解决一下几个问题:1、为什么在水平位置平衡;2、钩码对杠杆的拉力等于钩码的重力,可见需要先进行哪部操作;3、两端挂不同数量的钩码。其中第一个问题学生解答不上来,为了直观,我一边让学生在杠杆上试着用水平平衡和非水平平衡比较确定力臂,另一方面我在黑板上作图,让学生识别两种情况下力臂的确定,虽然用的时间长了些,但学生根据比较马上得出为了更方便确定力臂。距离下课只剩下3分钟了,马上开始探究,最终还是没能完成课堂任务。从这节课我进行了反思:时间安排上:第一是解决杠杆的概念耽误了时间,第二是分析水平平衡的原因耽误了时间,第三是学生回答问题时的停留耽误了时间,不然的话,从时间上是允许的。难以解答的问题的引导上:一个是力臂的做法,我用了两种方法进行引导,一是分析定义,二是数学作图;第二是水平平衡的原因,用了两种方法引导,一是直观判断,二是作图分析。虽然用了不少时间,但是我觉得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学习上,由于开始我就意识到这节课的容量和容易出现的问题,因此在时间上我时刻掌控着,使学生始终能处于紧张的学习中,尤其是预习完探究后的分析,我以问题形式步步紧问,不让一个学生因开小差而耽误时间。最让人失望的是由于部分时间的调整使探究时间缩水了。从这节课的安排我进行了思考:紧张的确是高效课堂的一种标志。课堂教学中来不得半点松弛,教师必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始终处于紧张的学习过程中,这样才能提高效率,才能提高课堂容量。这种紧张的课堂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备课充分了解学情和教材内容,尤其是学情。我就是由于对“从点到线作垂线”估计过高、对学生“看概念到抓要点”估计过高、对学生“由直观分析得出结论”估计过高而花费了许多时间,导致课堂任务未完成。二是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为课堂赢得主动。三是教师要认真组织课堂,时刻关注整个课堂,而不是个别学生,让所有学生都在课堂范围内主动参与学习。这样紧张的课堂氛围就会自然产生,学生在这样紧张的课堂内紧张地学习,效率自然就会高许多。因此,我们要提高课堂效率,就要从备课到上课始终保持紧张感,让紧张真正造就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