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疹的诊断与鉴别渭南市中心医院皮肤科杨艳萍药疹的定义药疹:即药物性皮炎,系药物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后而引起皮肤或粘膜的炎性反应,严重者可累及机体的各个系统。由药物引起的非治疗性反应统称为药物反应,药疹只是其中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临床上过敏反应常见的类型。祖国医学称之为“中药毒”。药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口服注射灌注点眼滴鼻漱口含化喷雾吸入外用药熏阴道或膀胱冲洗个体因素:1.遗传因素2.过敏体质3.某些酶的缺陷4.机体病理或生理状态的影响等药物因素:1.抗生素类2.磺胺类3.解热镇痛药4.镇静安眠与抗癫痫药5.抗毒素与血清制剂药疹的发病因素药疹的常见药物抗生素类:青霉素类、头孢类磺胺类:新诺明、柳氮磺胺吡啶解热镇痛类:扑热息痛、保泰松等镇静安眠类:卡马西平、苯妥英钠、拉莫三嗪、苯巴比妥20世纪60年代:磺胺、解热镇痛、青霉素、苯巴比妥20世纪90年代:头孢类抗生素、其余依次为抗痛风药、解热镇痛药、氯丙嗪磺胺类由21.6%降为11.5%药疹的发病机制药疹发病的机理较为复杂,一般分为两大类,即:免疫性反应:即变态反应多数药疹属于此类反应,变态反应性药疹与I型、II型、III型、IV型变态反应均有关。非免疫性反应:即非变态反应免疫性反应:即变态反应发病机制1.荨麻疹型药疹2.过敏性休克I型(速发型)I型(速发型)II型(细胞毒型)II型(细胞毒型)III型(免疫复合物型)III型(免疫复合物型)IV型(迟发型)IV型(迟发型)1.紫癜型药疹1.血管炎型药疹2.血清病样反应1.发疹型药疹2.湿疹型药疹3.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免疫性反应药疹的共同特点有一定的潜伏期,一般首次用药后4-20天,平均7-9天。已致敏者再用该药物可在数分钟至24小时内发病,痊愈后再用该药,即便是极微量亦可复发。临床表现与药理性质无关,与药物剂量不平行。有些病例可用致敏药物脱敏。交叉过敏和多元过敏。抗过敏药物(如皮质类固醇)治疗常有效。交叉过敏指由一种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以后由另一种或多种与初次药物在化学结构上相似,或由于代谢产物与初次药物结构相似或一致的药物而引起同样的过敏反应。多元过敏患者不仅对一种药物过敏,而且可对一些在化学结构上毫不相关的多种药物同时发生过敏反应。非免疫性反应:发病机制药物的副作用:如抗凝剂引起的紫癜,烟酸引起的充血性红斑药理作用药理作用过量反应过量反应蓄积作用蓄积作用某些代谢酶缺陷某些代谢酶缺陷某些药物用量过大或时间过长均可因药物的毒性作用发生药疹:如长期服用碘化物引起的痤疮样皮疹因肝肾功能障碍导致药物分解和/或排泄障碍特异性体质,可能由于酶系统的异常出现与药理作用不同的反应,如磺胺引起溶血反应光毒性反应光毒性反应由于药物作为光能的受体而引起的反应只发生于少数过敏体质者,均有明确的用药史;有一定的潜伏期;皮疹类型多样;重症时常伴有口腔黏膜损害,且可有肝、肾、心脏、关节及造血系统损害的相关表现;部位:一般泛发全身,对称分布;自觉症状:瘙痒明显;病程多急性,但有自限性。药疹的一般特征固定型药疹荨麻疹型药疹发疹型药疹多形红斑型药疹湿疹型药疹药疹的类型轻型药疹:紫癜型药疹痤疮样药疹光感性药疹扁平苔藓样药疹……重症药疹:指皮损广泛和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及内脏受累的药疹。药疹的类型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SJS)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TEN)剥脱性皮炎型药疹(ED)药物超敏综合征(DHS)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AGEP)①是最常见的一型,常由磺胺类、解热镇痛类、巴比妥类和四环素引起,部分可由甲硝唑引起。②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③皮疹为类圆形水肿性紫红色斑。界清,中央可有水疱,愈后留灰黑色色素沉着斑。重复用药,每次发病均在原来部位,但原皮疹扩大并可数目增多;④自觉瘙痒、灼痛。固定型药疹固定型药疹固定型药疹固定型药疹①临床表现:皮损表现与荨麻疹相似,但持续时间较普通荨麻疹长,部分病人伴有关节痛、腹痛、腹泻等症状。②多由青霉素、呋喃唑酮、血清制品、疫苗、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引起。③严重者可引起过敏性休克。荨麻疹型药疹荨麻疹型药疹①又称中毒性红斑型。皮疹类似麻疹或猩红热,也称为麻疹样药疹或猩红热样药疹。②多由解热镇痛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