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教育》2012年第7-8期专题名1:2011年版课标视野下的数学教学建议2011年版课标正式公布,与之配套的教材将于2012年秋季开始使用。课标有哪些变化,变化的重点是什么,这些不仅直接影响新教材的教学,而且对旧教材的使用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考虑到本次课标修订是“小改”而不是“大改”,而“小改”主要是基于教育教学实践行为的研究,因此本期结合课标四个领域的教学,聚焦课标变化核心,探究教学实践策略。在理念物化为行为的过程中发展自己——2011年版课标准下的教学之我见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孔凡哲长春市特殊教育学校胡威2011年版课标作为实验版课标的修改、完善和发展,在“教学”方面,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继承”,不仅包括传承实验版课标所界定的教学观与教学建议,而且包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某些精华内容(诸如启发式、因材施教)的传承;“发展”不仅包含教学观的发展,即从以往的“师生交往、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到现在的“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从以往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发展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作为数学课程的实施者、现代教育理念的践行者,准确理解2011年版课标中所界定的教学理念是重要的,也是必要前提。更重要的是,将这些外在的教育教学理念物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在理念的物化过程中实现专业水平的快速提升。一、落实“四基”,提高学生数学素养2011年版课标继承了实验版课标的基本框架,并做了微调,更凸现过程性目标。最突出的变化就是将“双基”发展为“四基”,提出了与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有关的教学目标。“双基”教学是我国数学教育的强项,也是我国几十年以来的课堂教学传统。然而,对于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多数并不熟悉,更不清楚如何落实。因此,本文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不再赘述,仅就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谈谈建议。1.帮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在获得理解性掌握的过程中,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是必须的,但是,如果是机械的、死记硬背,那么,其后果将是惨重的,其代价将是巨大的——往往以损害学生未来继续学习数学的愿望和能力为代价。因而,在日常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经历基本的数学知识(诸如概念、法则、公式等)、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使其真正理解基本概念、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本身的内涵,进而获得理解性掌握,在理解过程中获得概念形成的直接经验,以及公式、法则推理的直接经验。这也是从实验版课标配套教科书到2011年版课标配套教科书有重大调整的内容。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关注核心概念,关注算理,帮助学生积累事实性知识形成的直接经验,体会其中蕴涵的基本思想。这是数学课堂教学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2.丰富数学抽象、数学推理和数学建模的具体活动,帮助学生提炼不同类别的基本数学思想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所谓基本数学思想,就是指数学抽象、数学推理和数学建模的思想。这些思想是数学科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核心思想,是一旦学会后将终生受益的思想。在教学中,教师要想让每一个学生体会进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光靠记忆和简单重复训练是远远达不到目的的——学生必须亲身经历数学抽象的过程、数学推理的过程和数学建模的具体过程,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蕴涵的基本思想。现以在《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渗透归纳思想。教师先让学生列竖式计算12×11、14×11、15×11、17×11,再仔细观察每道算式的因数与积,说一说发现了什么。从12×11=132、14×11=154、15×11=165、17×11=187中,学生发现:积是一个三位数,百位都是1,十位数字与这个两位数有关(是这个两位数的两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积的个位数与这个两位数的个位相同。对学生来说,这是观察上面四道数学题而归纳出的结论,属于第一次猜想。但是,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呢?有待验证。于是,在此基础上,教师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