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上饶县第三小学王燕飞教学目标:1、了解首都人民送别周恩来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激发学生热爱周总理的思想感情,加深对周总理的爱戴和怀念。2、学习从课文的内容中体会表达的思想。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从课文内容中体会思想。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首都人民对总理的怀念之情。(使学生的情感与首都人民当时的情感同渠而流,达到以情悟文的境界。)教学准备: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录像,周总理照片的幻灯片,《周总理,你在哪里?》诗歌朗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幻灯出示周总理的照片。师:你们认识这是谁吗?2、你们以前学过有关周总理的课文或者知道有关周总理的故事吗?从中你感受到一位怎样的总理?二、教授新课㈠渲染气氛,引入情境1、播放录像,再现情境。(有画面,有哀乐,有朗诵)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一颗巨星陨落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就是我们敬爱的总理——周恩来。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泪水浸透了,一九七六年一月十一日,周总理的灵车从北京医院驶向八宝山革命公墓,途经长安街首都百万群众自发上街为总理送行,含着巨大的悲痛向周总理的遗体告别。,途经长安街,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悲伤的日子吧。(观看录像)2、你从录像中看到了什么?3、引导表达观后之情,进行语言训练。看了这场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送别,我的心____________________。㈡整体感悟1、标出最让你感受深刻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2、课文中找中描写了哪几个场面?㈢导读“等灵车”片段。1、师:对,这是一场感人肺腑的送别,来到长安街,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出句子)长安街两旁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1)诵读。第1页,共4页(2)这句话是围绕哪两个字写的?(人多)(3)哪些词说明人多?划一划,说一说。(两旁、挤满、男女老少、望不到头、望不到尾)(“两旁挤满”说明队伍密。“望不到头,望不到尾”说明队伍长。)(4)想象着长达十里的长安街上挤满了数百万群众的情境,诵读这句话。2、图画再现情境,观察思考结合。①过渡语:人如此密,队伍如此长,可见悼念总理的人是很多的。让我们再把镜头向前推近。(出图)②在悼念的人群中,我们看到的是一张张什么样的脸?(帮助移情并积累词汇。)③再仔细观察:(图下出句子。)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方向。④去掉三个“都”读一读,比一比,说说三个“都”强调了什么?(所有的人装束一样,动作一样,怀念总理的沉痛心情一样。)⑤以沉痛怀念之情来读这句。3、理解词语,利用图画,想象情境,发展语言。①师:人群中有这样一位老奶奶。读句子。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②想象情境,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焦急”。师:在刺骨的寒风中,在拥挤的人群中,老奶奶焦急地等待着,我们仿佛听见老奶奶在说什么?③想象情境,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耐心”。身旁的人见老奶奶年迈体弱,劝她回去休息,奶奶会坚决地说什么呢?④师:对,这就叫做“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板书:焦急,耐心)4、自读品味。①过渡语: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的不仅仅有老人,还有青年和儿童,他们都像老奶奶那样盼望早点看到周总理的灵车。②出句子,指名读。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着。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③从哪些词可看出大家都在焦急而耐心地等待?④为什么连用两个“望着”呢?(等候时间长)⑤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老师相机指导。5、设疑悟情。(看课题)在长长的街道上,长长的队伍为什么能长长地等候,不辞劳苦地来送总理呢?(对总理情长)想象这个情境,有感情地再齐读一次课题。注意突出“长”字。三、导读“望灵车”片段。1、指导学法。我们刚才学习课文的主要方法是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思想的,下面请大家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自然段,用直线画出灵车到来的句子,用曲线画出描写人们表现的句子。第2页,共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