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积极倾听走近孩子心灵——“三五家教法”之倾听法教学目标:帮助家长认识过去亲子沟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民主权威性家庭教育方法“三五家教法”,具体学习领会并现场演练掌握新的亲子沟通方法——倾听法。教学重点:家长常常抱怨孩子什么也不跟自己说,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亲子沟通不顺畅。本单元课程就是在让家长感受传统亲子沟通特别是倾听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学习领会并现场演练掌握新的亲子沟通方法——倾听法,学会用倾听法处理孩子不良情绪,启发孩子积极的分析思考,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掌握打开孩子“心门”的“万能钥匙”。教学对象:0-18岁未成年人家长。教学形式:学员围圈而坐,每个人都能互相看到,每班最佳人数10人。教学方法:游戏体验、角色扮演、互动分享、理论讲解、现场演练、专家点拨。课前准备:课件、复印纸、音响、DV短片、案例提示单、家庭作业单教学时间:120分钟教学过程:一、热身营造氛围(一)设计意义集中学员精力,活跃现场气氛,启发家长思考,导入本单元主题。(二)授课过程1、介绍游戏名称。游戏:小鸡长大2、介绍游戏规则。“小鸡长大”有三个状态:蹲着为“鸡蛋”,半蹲为“小鸡”,站着为“大鸡”。参与人员开始都为“鸡蛋”,两人结对以“石头、剪子、布”方式决胜负,胜者变为“小鸡”,输者还做“鸡蛋”;决出的“小鸡”、“鸡蛋”分别再找同类绝胜负,获胜的“小鸡”可变为“大鸡”,站到一边,输的“小鸡”再变回鸡蛋,重复竞争过程。3、游戏后引导学员分享,对照游戏过程,体会孩子成长。同时,引导学员思考,成长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成长中的挫折是人人都要经受的。作为家长,要做到的是:接纳、理解、鼓励、支持和等待,只有这样,你才能走近孩子的心灵(不要期望孩子对你100%开放)。导出主题,让孩子感到接纳与理解的最直接的方法是“积极倾听”。(三)注意事项1、游戏可以做两遍,第一遍演练,第二遍加深感受;2、注意观察游戏中学员的表现,找出可利用的分享点。二、体验传统沟通存在的问题(一)设计意义家长往往把与孩子难以沟通的症结,错误地归结到孩子身上。灌输式讲解,家长比较难接受,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家长亲身体验,自我感悟到沟通的关键在于“听”。(二)授课过程1、训导师引导。很多家长抱怨,孩子越大越难以沟通,什么话也不跟家长说,为什么会这样呢?提到沟通能力,大家自然想到能言善辩,可为什么越能“说”的家长,孩子越不爱“说”呢?2、分组。请学员1、2,,1、2报数。挪动座位,分内外两圈1、2对面而坐。3、说明要求。1、2分别扮演孩子或家长,根据给出的案例还原亲子沟通对话场景。4、训导师给出案例问题一(要求1扮演孩子,2扮演家长):孩子放学回家沮丧地对妈妈说:“妈妈,我们的数学老师可讨厌了,我再也不上他得数学可了。”5、训导师要求外圈数2的家长向右挪一个位置,变换沟通对象和角色,1扮演家长,2扮演孩子,给出案例问题二:孩子与小朋友游戏过程中哭着回来跟妈妈说:“妈妈,小明把我的玩具抢走了。”6、引导家长分享亲子沟通角色扮演的感受,指导家长对照以下提示分析自己的沟通方式。通常,当孩子带着情绪跟父母说话时,父母都会有所回应。但回应的方式一般都是传统方式,概括起来有以下7类:(1)指挥者:这类型的父母喜欢完全控制所有的事件,并且企图去扭转一切负向的情境。他们会对孩子说:“不准哭,不准再哭了!”(2)说教者:这类型的父母往往会喋喋不休地讲一些大道理,表示“你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3)万能者:这类型的父母会表现出一副无所不知的态度,很喜欢替孩子解决问题。比如:“他抢你的玩具你不会跟他抢吗?哭有什么用。”(4)审判者:这类型的父母往往轻率地宣告孩子“有罪”。最常听到的实例是:“成绩这么差,一定是你平时不用功造成的。”(5)批评者:担任此种角色的父母最喜欢以苛刻的标准来挑剔子女的行为,并且用嘲笑、讽刺、斥责的方式来评价孩子。例如:“你平时不是很厉害吗,这时怎么哭了”(6)心理分析者:这类型的父母如同一位心理学家般地发觉、分析、诊断孩子的种种问题,并且将问题的原因推在孩子身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