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小学音乐课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重视学生的体验,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的需要为基础,以学生的审美发展为中心,以学生主动探索为特征,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舞蹈是艺术的一种形式,它是为了培养儿童的高级情感服务的,它通过以人体艺术来表现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情调,展示生命的内在活力。音乐课上,教师往往根据音乐主题,用舞蹈的语汇向学生阐释音乐内容,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一、舞蹈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舞蹈就是用肢体语言在音乐的情感和意境的启迪下,用身体演绎出它的节奏。小学生天真活泼、热情好动,在音乐课中,单纯的唱歌教学他们很快会觉得乏味,音乐课中舞蹈教学采用愉快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伸臂展腿,扭头摆臀,营造欢快、活泼、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音乐。如在上音乐课之前,我让学生听《茉莉花》《郊游》等,随着优美欢快的旋律做着舞蹈动作,营造了音乐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对音乐课充满了期待,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如在《苗家儿童庆丰收》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增加了苗舞学习的内容,拓宽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使学习音乐的兴趣更浓,受到的感染和熏陶更强。二、舞蹈教学辅助歌词的记忆在小学音乐课中,歌词的记忆成了孩子学习音乐的小小障碍。例如:在教授《其多列》这首歌时,它的歌词特别难记,我使用肢体语言帮助学生记忆,我根据歌词的内容编了舞蹈动作,如“上山坡去捡树叶”这句,我做了两个动作,学生很快就理解并记住了歌词,而且还知道了“上山坡”和“捡树叶”两个动作的肢体语言表现,学生当时兴趣很浓,课堂效果也不错。又如一年级《小毛驴爬山坡》这一课中,在学习歌词时,我也用了肢体语言,把“骑毛驴”的动作展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动作来体会歌词。歌词的记忆就在孩子们愉快的跳动中轻松搞定。三、借助舞蹈教学进行欣赏音乐是一种听觉形式的艺术,是以审美为目的和核心的。舞蹈是把对音乐的感受、体味、认知和发现,用动作形式表现出来。在欣赏一段音乐时,反复的聆听会让学生觉得单调。我便想办法激发他们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以舞蹈带动听觉欣赏,就是边听音乐边用动作来表现音乐,使学生的思维在动作的支配下属于兴奋状态,舞蹈给予了音乐生命的活力。音乐如一股清澈的山泉,舞蹈就象一幅优美的画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珠联璧合。在欣赏《天鹅湖》的音乐片段,如此经典的音乐作品,配以华贵、高雅的芭蕾,流动的旋律赋予人物的思想、情感,使音乐有了生命,有了活力,学生在艺术的殿堂中,亲身感受着美的力量,美的真谛。又如在欣赏《草原上》中,我让学生先听,然后用蒙古族最具代表的动作来表现乐曲,从而既掌握了舞蹈动作,又能体会乐曲所带来的意境,充分理解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在欣赏教学中,让学生随音乐用肢体语言,能更生动、更准确地理解和表现音乐感受所联想到的事物,是发展学生形象思维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