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VIP免费

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_第1页
1/5
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_第2页
2/5
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_第3页
3/5
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其他───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一组相关概念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温锁林在高考语文试题的阅读和诗文鉴赏类考题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考试类型之一是要求考生辨认诗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并结合作品对这些手法进行具体说明。仅以2009年的18套(全国卷两套,各省市的自主命题16套)高考语文试题为例,直接要求考生指明诗文中采用“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考题有13道,另外涉及到要求从“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角度作答的考题还有近20道。可见,此类考题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必考点,又是多年来一直沿用的题型,教师和学生都不可能不重视。还应特别指出的是,这两个术语是语文教师教学的工作语汇,师生不可谓不熟悉。而令人费解的是,面对这类几乎每年必考的题型,教师和学生都感到茫然。具体表现在:考生回答此类问题时往往免不了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而很多一线教师面对学生的疑问也难以清晰地区分二者的界限。每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分析数据显示,阅读和鉴赏类试题的平均得分只能占到该类试题分值的50%左右,而“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等的辨认和分析说明出错率高是影响得分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为何从事语文教学多年的一线教师还会存在对“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这两个常见术语认识上的盲区呢?翻阅一下2009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中涉及这两类手法的考题及命题人给出的答案标准,不难找到让语文教师无可适从的症结所在。试题省市考题类型所用的术语标准答案全国Ⅰ现代文阅读方法对比、排比、比拟和想象全国Ⅱ现代文阅读修辞方法拟人、比喻重庆古诗词鉴赏修辞手法借代、反问湖北现代文阅读修辞方法排比湖南现代文阅读艺术手法对举、铺陈、比拟、夸张江苏古诗词鉴赏修辞手法借代江苏现代文阅读表现手法象征江苏现代文阅读艺术表现特色议论和抒情相结合、托物言志借古喻今、虚实结合浙江古诗词鉴赏写作手法对比安徽古诗词鉴赏表现手法对比安徽现代文阅读表现手法铺垫(细节描写)、比喻天津现代文阅读表现手法对比宁夏、海南古诗词鉴赏写作手法对照(或对比)仔细分析上表,就会发现如下问题:一是术语混乱、概念不清。对同一种语言现象,如“对比”,有“方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艺术手法”等多种说法。让人莫衷一是,一头雾水。二是鱼龙混杂、张冠李戴。同一术语中,包含了两类性质不同的“手法”。如全国Ⅰ中的“对比、排比、比拟”是修辞手法,而“想象”为表现手法,明显地把两类不同的手法混同起来。安徽卷中问的是“表现手法”,而给定的答案中既有写作手法“铺垫(细节描写)”,又有修辞手法“比喻”,给人的感觉是表现手法为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的上位概念,属于明显的张冠李戴。湖南卷中问的是“艺术手法”,答案中却包含了修辞手法(对举、比拟、夸张)和写作手法(铺陈),又把艺术手法看成了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上位概念。简直是各说各的理,让人无可适从。三是问题太笼统,问题指向不明确。如2009年全国卷I第17小题的第一问是这样发问的:“在文章最后,作者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这个问题的导向就很不明确,因为“方法”、“手法”本身就是个笼统的概念,缺乏所指的具体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艺术手法等都叫“方法”或“手法”,学生很难清楚该答哪种“方法”。如果他们仅就某一种手法作答必然导致失分,因为标准答案中既有修辞手法“对比、排比、比拟”,又有表现手法“想象”,这种把两种手法混成一锅粥的答案,反映了命题人在科学概念把握上的糊涂性,考生不出问题反而是怪事。再者,像“艺术手法”、“艺术表现特色”之类的问题也失之笼统,具体分析请见下文第三节的有关内容。为了实现语文教学与考试的科学性,使教者有规律可教、有规范可示,学生有规律可学、有规范可循,很有必要对诸如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一组相关概念进行一番理论探讨。一、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区别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并非同一语言现象的不同说法,二者各有其所指,它们虽有一定的联系,但作为科学术语更有严格的区别。其区别主要表现在:(一)修辞手法又称修辞格或辞格,是为增强语言表达效果而对字词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