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总结的70条教育金言(一)这一份教育慧语,传播很广,最近被注明的作者是王金战。但经其爸查证,原创者应该是刘良华。他所著的书《新父母学校》中的开头一节,标题也是“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原文的最后,有三句提到“新父母学校”也可以作为佐证。百度百科:王金战,宽高教育董事长,数学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教三十多年,曾任班主任、教导主任、校长等职,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2003年他所带55名学生的一个班,37人进了清华、北大,10人进了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美国耶鲁大学等名校。而刘良华就只能是一个理论家了。但,这理论家,是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博士、教授,发表了大量文章。好吧,谁名气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这些话非常的有道理!其爸从原文中,合并重复的、去除与家庭教育无关的内容,整理出70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家庭教育是人的成长的根部和根本,它是“培根教育”。2、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得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3、家长的责任是为孩子提供两个“遗传”:一个是先天遗传。一个是后天遗传。教育者可以对教育持乐观的态度,但不要乐观到不考虑遗传的程度。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主要不是丑小鸭努力学习的结果,而是丑小鸭的妈妈生了一个鹅蛋而不是鸭蛋。(其爸补充一下吧:人有8大智能,孩子各有专长,而中国学校所教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所以,学习成绩不好,不代表孩子一无所长。具体内容请询问其爸。请继续往下看……)4、孩子出生之后,父母的责任是尽可能让孩子接受好的“后天遗传”。重视“后天遗传”,就是为孩子提供一个适合成长的家庭环境,把家庭环境的重要性提到类似“遗传”的高度。父母的第一使命,就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家庭环境。父母要做的事并不太多,只要为孩子提供并维护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就行。成为好父母,就是成为家庭环保主义者。家庭环境好,孩子好;家庭环境出了问题,孩子就成为问题儿童。有时候,孩子生病了,需要吃药的并不是孩子,而是家长。5、不让孩子早产,也不让孩子过早地入学。孩子不能早产,因为孩子需要在母亲的子宫里获得足够的保护,让胎儿有了足够的抵抗力之后,再出去和外面的他人交往。孩子不能过早地入学,因为孩子需要在家庭获得足够的保护,让孩子有了足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学能力之后,再出去和外面的他人交往。6、学校教育总是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站在“知识本位”那边;家庭教育必须站在“性格-身体本位”这边,更重视孩子的性格和身体。学校的归学校,家庭的归家庭。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7、性格好的标准是“文明其精神”,身体好的标准是“野蛮其身体”,学习好的标准是“自学自得”。8、有效的学习是边缘学习,无效的学习是焦点学习。孩子的学习出了问题,病因却在孩子的情感或身体那里。父母直接指令孩子学习,类似园丁把水分和养料直接抛洒给“枯黄的树叶”。9、学业成绩是人的成长的冰山一角,冰山下面是人的性格和身体。性格和身体是学业成绩的两个支点。10、3岁前后严格管理,做孩子的家长;13岁前后逐步放手,做孩子的朋友。有效的教育是先严后松,无效的教育是先松后严。有效的激励是朝五晚九,无效的激励是朝九晚五。11、孩子的成长需要同伴,只有孩子才能理解孩子,也只有孩子的同伴才能陪伴孩子成长。孩子从来不期望庞然大物的成人能够理解自己,孩子也从来不把居高临下的成人当作自己的朋友。父母可以独生,但不能让孩子独长。若既没有兄弟姐妹,又没有伙伴,“独生”子女就跌入双重的孤独:不仅独生,而且独长。12、孟子的母亲三次搬家,卢梭则把“爱弥儿”带到了乡村。在孩子没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断力之前,不让孩子有过多的伙伴,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坏习惯。13、无论父母有多大的成就,孩子的教育失败,整个人生就失败。14、好的父母守望孩子,让孩子自己主动成长;坏的父母代替孩子做事,让孩子被动成长。《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