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八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漫町九年制学校王永锋2013年11月6日对于语文教学,我一直力图吧自己凝多年经验形成的“师生同读”理念融入其中,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全面而又精细的教学设计,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效率的提升。一、任务和对象《与朱元思书》是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吴均的作品,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位于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课。作品语句工整、言辞优美、意境高远,是不可多得的骈文佳作。在1.5课时之内,要让学生品味、理解、感悟以至于喜欢它,没有系统的精心设计是很难做到的。到了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文言文阅读经验,对文言文的感悟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加之学生已经开始试着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社会、人生和自然,所以有理由放开让学生去读。具体到本班学生,他们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还是可以让人放心的。只有一点不太确定,那就是学生是否能通过阅读与作者、教师进行稍微深入的交流,换句话说,那些文字后面隐藏的是什么?学生是否能懂一点,最起码想一想,而不只是拘于表面。二、目标在知识和能力方面,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进一步掌握结合注释读通文言文的方法,进而在教师的指点下理解内容、熟读成诵。另外,还应该让学生对骈文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在方法与过程方面,还是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进行多个层次的品读,在读的过程中品味文字、感受美景、交流心得。这是教学的重点所在。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除了让学生体味作者对自然山水的高妙情趣之外,其余方面就得小心了,如果一味地就文论人、醉心自然,可能会与学生蓬勃的朝气有冲突。所以,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的准确理解应是难点所在。三、策略基本策略任然是“师生同读”,其核心是教师“真”的在和学生一起“读”。具体到文言文教学中,一是先把文言文当成一篇文章来读,二是让学生直接感受文言文,三是准确贴切地理解文言文。考虑到本文意境优美、微言大义,所以不准备使用多媒体手段,若是硬插进几段视频或图片,一定会破坏文章带给人的无限遐想、无穷回味,不利于学生的连续性思维,文章那种独特的美感就会失去大半。板书设计还是要坚持简介明晰、师生互动的原则,基本框架是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引入作者对山水景物的描写,再以“望峰息心,窥谷忘反”归结。这样,学生对作品的基本结构和主题就会有较为准确的把握,有助于他们的理解、吟诵。实际措辞可视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优先考虑学生的意见。四、过程具体的教学过程无须赘述,之需捋一捋基本思路。直接板书课题后解题,而后引导学生抓住“书”质疑,借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经过初读之后,让学生用原文概括主要内容,找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一句。进而以“山”、“水”导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与学生一起感受山水的“独”、“绝”。教师在此过程中以诵读为主,引导学生谈他们的理解就是了。在关键词句上先不要讲,可以给学生多种选择,哪怕是歧义也无妨,相信他们会结合原文和注释做出最贴切的选择。之后,就要由情而景、由景而悟了。先理解“望峰息心,窥谷忘反”在作者身上、在那个时代的合理之处,再抓住“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体味作者的人生追求,最后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当今社会让学生自己思考、取舍。在1.5课时的时限之内,第一课时以“读”和“景”为主,第二课时以“悟”为主,若学生所涉较广,应延长至两课时。五、评价课后的评价方式有三种,一是课后练习第二题,要弄明白那些文言词语的意思;二是完成“一言心得”,也就是简短的读后感;三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感悟,最后熟读成诵。读完本课之后,宜做深入反思,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逐一分析,对教学策略加以修正,以期在以后的文言文教学中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