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五十五中教案(新授课)学科语文年级七年级授课时间课题散文诗两首泰戈尔课时2课时三维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3.体会诗的写作特色。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体会散文诗的写作特色。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新课讲授让学生展示预习成果:一、预习展示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查字典,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1)匿笑(nì):偷偷地笑。(2)沐浴(mù):洗澡。(3)祷告(dǎo):宗教徒向神求保佑。(4)妄弃:轻率地丢弃。(5)叠成(dié):一层加一层地折叠起来。(6)倘若(tǎng):连词,表示假设。(7)惊讶:惊异。(8)无端:没有来由。(9)至爱:最亲爱的人。2.朗读这两首诗,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3.就课文不理解之处质疑。泰戈尔简介。泰戈尔(1861一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让学生介绍作家:讲授《金色花》:探究质疑:这首诗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探究质疑:三次嬉戏具体是什么?探究质疑:为什么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探究质疑:为什么妈妈见了他说:“你这坏孩子?探究质疑:作者为什家。生于地主家庭。曾留学英国。1921年在桑蒂尼盖登创办国际大学。用孟加拉文写作,一生创作丰富。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国后》等。1903年起陆续发表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诗集《吉檀伽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1.朗读《金色花》。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有感情。2.探究质疑:这首诗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讨论并归纳:写孩子与妈妈的三次嬉戏,表现了纯真的母子之4探究质疑:三次嬉戏具体是什么?讨论并归纳: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次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讨论并归纳:因为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做了好事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而瞒着妈妈。讨论并归纳:因为妈妈找不到孩子,是多么着急。何况一整天找不到儿子,那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讨论并归纳: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有感情朗读文。二、朗读《纸船》作者介绍质疑:《纸船》这首诗写了什么?探究质疑:作者叠纸船、抛纸船的目的是什么?探究质疑:作者为什么含泪,为什么悲哀?12.探究质疑:借纸船来抒情有什么好处?小结: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象实在新奇而美妙。再次朗读《金色花》。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原籍福建长乐,1900年10月5日生于福州。《繁星》和《春水》这300余首无标题的格言式自由体小诗,以自然和谐的音调,抒写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人生哲理的思索,歌颂母爱、人类之爱和大自然讨论并归纳:这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亲爱的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讨论并归纳:来寄托对母亲的无限恋念。讨论并归纳:因为作者初次离开母亲远走他乡,想念妈妈的滋味最是悲哀。学生讨论回答。让学生谈谈本课学完后的收获。课堂小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