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与护理李艳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冠状:冠状动脉阻塞或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动脉阻塞或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起的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AMI)AMI):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常见原因:冠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常见原因:冠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非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ST段抬段抬高心肌梗死和高心肌梗死和ST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三种类型段抬高心肌梗死三种类型心脏的解剖学心脏的解剖学冠状动脉供血范围冠状动脉供血范围–右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右心房右心房右心室右心室室间隔后室间隔后1/31/3部分左心室隔壁部分左心室隔壁–左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左心室前壁、部分右心室前壁、室间隔前左心室前壁、部分右心室前壁、室间隔前2/32/3美国美国–心脏病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心脏病是主要的死亡原因–每年有每年有7575万人次因心肌梗死住院万人次因心肌梗死住院–近近2525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下降明显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下降明显我国我国–近年发病率逐渐上升近年发病率逐渐上升–城市高于农村城市高于农村–冬季较多冬季较多原因原因–粥样斑块破溃、粥样斑块破溃、粥样斑块内或其粥样斑块内或其下发生出血下发生出血–血管持续痉挛血管持续痉挛–管腔内血栓形成管腔内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心肌梗死病理病理–心肌病变心肌病变凝固性坏死肌溶解灶肉芽组织形成纤维化形成瘢痕诱发因素诱发因素:约:约1/21/2患者有明确诱因患者有明确诱因剧烈运动剧烈运动过度疲劳过度疲劳情绪波动情绪波动暴饮暴食暴饮暴食天气寒冷天气寒冷便秘便秘…………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前驱症状:半数以上有先兆前驱症状:半数以上有先兆乏力乏力胸部不适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活动时心悸烦躁烦躁心绞痛(新发或加重)心绞痛(新发或加重)…………及时处理先兆不适,可使部分患者避免发生心肌及时处理先兆不适,可使部分患者避免发生心肌梗死梗死–症状症状疼痛:最先出现,多发生在清晨。较心绞痛程度更疼痛:最先出现,多发生在清晨。较心绞痛程度更重、时间更久(数小时或数天)、重、时间更久(数小时或数天)、休息或含用硝酸休息或含用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甘油不能缓解。伴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伴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全身症状:发热(全身症状:发热(3838度左右,很少超过度左右,很少超过3939度,度,持续约一周)持续约一周)胃肠道:恶心、呕吐、呃逆胃肠道:恶心、呕吐、呃逆休克:20%病人可伴有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病人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10.7Kpa(80mmHg),甚至昏厥。若病人只有血压降低而无其他表现者称为低血压状态。休克发生的主要原因有:由于心肌遭受严重损害,左心室排出量急剧降低(心源性休克);其次,剧烈胸痛引起神经反射性周围血管扩张;此外,有因呕吐、大汗、摄入不足所致血容量不足的因素存在心律失常:约75-95%的病人伴有心律失常,多见于起病1-2周内,而以24小时内为最多见,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如室性早搏,部位病人可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而猝死。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也不少见,室上性心律失常较少发生。前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束支传导阻滞,下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律失常多见于心房梗塞。心力衰竭:梗塞后心脏收缩力显著减弱且不协调,故在起病最初几天易发生急性左心衰竭,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烦躁、不能平卧等症状。严重者发生急性肺水肿,可有紫绀及咯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后期可有右心衰竭,右心室心肌梗塞者在开始即可出现右心衰竭。特殊检查特殊检查心电图心电图–特征性改变特征性改变–QQ波心肌梗死波心肌梗死宽而深的宽而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