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检测一、单选题1.1946年,斯大林在演讲中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没有过时,因为“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会造成“极大的混乱”,这将使“资本主义阵营”分裂为“两个敌对阵营”并进而“打起仗来”,只要存在资本主义,战争就不可避免。下列史实最符合这一论断的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C.亚非拉独立战争B.美苏冷战D.越南战争2.1913年,德国军事作家伯恩哈迪在《德国与未来的战争》一书中写道:“在这方面我们必须十分清楚,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那样要对付如此多的困难和敌意……我们现在想要获得的东西必须用战争获取。”作者意在A.对德国对外政策表达不满C.揭示国际关系危机的根源B.表达对德国国际处境的担忧D.极力宣扬军国主义思想3.在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材料反映的思潮是A.爱国主义B.民族主义C.狭隘民族主义D.法西斯主义4.1910年,英国一位作家指出:由于国家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战争已变得“无利可图”,即使对胜利国来说也得不偿失,因为通过战争掠夺的有限战利品和领土远远无法抵消商贸信用的毁灭。他的观点A.指出了全球化抑制着国家间冲突C.作出了和平发展符合潮流的判断B.被第一次世界大战证明是错误的D.预测了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爆发5.20世纪初期的德国宣称,“我们是所有民族中的精华……最有资格统治其他民族”“要在旧欧洲狭窄的边界之外完成重要任务”。与此同时,俄国也急欲完成“占领海峡,控制君士坦丁堡这样的大斯拉夫主义的‘历史任务’”。据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之一是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C.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盛行B.欧洲狭隘民族主义思潮的泛滥D.列强结盟导致国际局势的紧张6.1895年1月,德皇威廉二世在帝国议会上发表演讲:“柏林应该是‘世界都市柏林’,德国的贸易应当是‘德国世界贸易’,德国与世界的含义是一致的。”该讲话主要反映了A.德国积极谋求世界霸权B.德国经济已位居世界首位C.德皇试图实现德奥结盟D.德国安全受法俄结盟威胁7.法国于1892年与俄国缔结了对付德奥意的军事同盟,1935年与苏联签订了对付德国的互助条约,1944年又与苏联签订了针对德国的《互助同盟条约》。这些事件足以表明法国A.恪守传统制约德国的政策C.构筑法苏新型的大国关系B.维持欧洲大陆的均衡态势D.放弃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8.1919年,北洋政府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希望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撤销领事裁判权等七项要求,但无功而返;在1921年华盛顿会议上,中国再次全面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的要求,列强在《九国公约》中明确宣示:“各国须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暨领土与行政之完整。”这一变化体现了A.五四运动的巨大推动作用C.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升B.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D.国民革命发生具有必然性9.美国记者贝克尔在巴黎和会期间曾说:“俄国问题对巴黎会议的影响是深刻的,没有莫斯科就不能理解巴黎。虽然布尔什维克和布尔什维主义在巴黎不曾有代表,但经常都是强有力的因素。”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法国主张严厉惩罚德国以获得欧洲大陆霸权B.英国为巩固世界霸权地位与美国矛盾尖锐C.英、美联合反对法国严厉惩罚德国的主张D.英、法、日等国瓜分了德国海外的殖民地10.在巴黎和会期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曾说:“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这从侧面反映出A.德国走法西斯道路的必然性C.劳合·乔治维护和平的心愿B.一战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性质D.巴黎和会未能改变国际秩序11.萨尔本是德国的一个省份,是德国的重要重工业区之一。一战后,《凡尔赛条约》将萨尔从德国中划分出来归国联管辖。1935年国联举行公民投票来决定萨尔未来将归入德国还是法国,90.3%的公民投票支持萨尔回归德国。1935年1月17日,经国联理事会批准,萨尔重新回归德国。这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