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系列专题24世界历史科学技术【考点定位】(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重点考查牛顿力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及意义。(2→→)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突出考查近代生命科学的成果,进化论诞生的背景、标志、内容和传播。(3→)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着重考查蒸汽机应用的主要成就和电力应用的主要成就。(4→→)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重点考查相对论的内容和影响,量子论的内容和意义。(5→→)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向距离挑战)。主要考查立体交通(汽车、飞机)、电讯(有线电报、有线电话、无线电报)、网络技术的主要成就及影响。【三年高考】一.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1.(高考文综浙江卷20)在古代,通才式的大师频出,而进入近代后此类大师越来越少。•“”一般认为,达芬奇是最后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重要原因是A.在人类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偶然性B.古人的成就达到相当高度后,后人很难超越C.古代学者少,评价目标集中;近代以来学者多,大师难以被公认D.近代以来的科学把研究对象分为不同领域分门别类加以研究2.(高考文综重庆卷2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蔚为壮观。它与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既有不同的特点,又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这具体表现为A.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范围B.科学和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C.学科越来越少且分工越来越细D.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答案】:D【解析】:A、B两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C“”项学科越来越少不符合实际;D项正确。3.(高考文综福建卷23)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①使用电灯照明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③航线经过地中海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高考文综北京卷14)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A.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C.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D.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顾炎武(1613-1682年)生活与明末清初,英国哲学家洛克(1632---1704年),是早期启蒙思想家,两人大约生活与同一时期,即17世纪。郭守敬生活与元代,大约是13世纪,牛顿是17世纪的科学家;曹雪芹生活与18世纪的清朝中期,薄伽丘是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关汉卿生活与元代,大约是13世纪,莎士比亚(1564---1616年)。故选A项。二.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1.(年新课标卷文综35)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知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规律【答案】:B【解析】:相对论未得到科学实验验证,A“”项不适合爱因斯坦;日心说未推动技术的重大突破,C“”项不适合哥白尼;哥白尼的日心说有缺限,不能算科学地概括出物质的规律,排除D项;B项强调这三人的天文学和物理学贡献对人类认知的推动作用,应选。2.(年安徽卷文综21)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引起全球关注。反思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B.原子弹的使用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C.科技发明是近百年间众多人为灾难的主要原因D.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发明3.(年广东卷文综22)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念是A.日心说B.量子论C.相对论D.经典力学【答案】:C“”【解析】:审题扣住关键词,由牛顿观念的破产可知该理论解决了牛顿经典力学的危机,为现代科学革命的两大支柱:相对论和量子论,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