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数学活动课的创新教育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运用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在数学活动课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更新教育观念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师从人的本性出发,认真研究人性本身内在的东西——性格意志、思维特征、兴趣爱好等心理和生理的发展规律与个性特点。而数学活动课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通过各种活动方式,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以获取数学知识,体会数学乐趣,发展个性特长的数学课型。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强调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交流,突出了趣味性、参与性、实践性及科学性。创新教育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思想,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活动课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观念,对学生施以教育,促进学生有认识数学的新方法、新发现、新思想,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数学分析、计算、推理、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二、营造创新氛围数学活动课具有开放性,集中体现在活动内容的开放,活动空间的开放及师生关系的开放等方面。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活动课的内容不受教材、教学进度的限制,可以大胆选取形式多样的内容。如数学思想、数学学习方法、数学史、数学教与学、数学实践、数学讨论、超味数学等,这些内容都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和兴趣爱好。活动时间的开放是指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按自己的学习需要、学习速度和计划,选择参与活动的时间,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形式,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发挥;活动空间的开放是指学生可以把教室、校园、河流、市场等作为活动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师生关系的开放是指教师不采用“专制式”的教学,而是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合作式的教学形式,从而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强调发挥学生自身的探索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充分地发挥。例如:在活动课中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先让学生用硬纸板剪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再把其中一个三角形剪拼成已学过的图形。拼后让学生思考拼成的图形各部分相当于三角形的什么?怎样推导三解形的面积公式?通过学生热烈地讨论,在活动中就得出了用“a”表示底边,用“h”表示高,用“s”表示面积的三解形面积公式为:“s=1/2ah”。这就在各个学生的心目中确定了求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概念,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三、体现创新能力凡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教学美的素材均可列入数学活动课的内容之中。可涉及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学习方法、数学思想、趣味数学、数学逻辑、数学应用、动手制作、实践操作、数学知识的拓宽和加深。在活动课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创新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活动1课要对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巧妙引导,创造一个良好的思维环境,广泛运用数学知识,以探索者的身份去探索、去发现、去总结,进而理解数学公式、法则和规律、意义及性质在活动课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创新技能。数学能力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中。应加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引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并使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活动课中要实施情感智力教育,培养创新个性品质。在活动课上,可以选择数学家一丝不苟的钻研精神,发明家的坚定信念等题材,培养学生敢于求异、勇于创新、上下探索、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精神;培养学生坚忍不拔、不怕困难和挫折的顽强意志。通过运用有关数学知识,为学生创设了动脑、动眼、动口、动手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所有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了充分和谐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四、实施创新原则1、激励性原则。根据小学生易于接受正面教育、喜欢被鼓励的特点,教学应采取启发诱导的方式,对他们的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多表扬、多鼓励,找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2、尝试性原则。鼓励学生对没有学过的知识进行猜想,尤其在创造性活动中对没做过的事情进行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