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思维灵动起来——学会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创造力颍东区枣庄镇李寨小学李慧内容摘要:读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感受获得学习成果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多给学生几把尺子,让他们在不同的尺子下面找到自己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发学习的动机,激起强烈的创新欲望。关键词:阅读教学创新思维培养创造力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基础学科,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语文课程标准》中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尝到学习的乐趣,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提了出来。在语文教学中,读是基础,是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因而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一、读前设疑激发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在初读课文之前,激起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这里的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老师的引疑,二是学生的质疑。我在上《大海的歌》一课时,出示课题后,便惊奇地说:“同学们会唱出美妙动听的歌曲,那大海的歌谁听过?”这时一个学生说到:“我听过,海浪发出的声音就是大海的歌!”我又接着提出疑问:“在这篇课文中,大海唱的是一曲怎样的歌!你们想听吗?”话音刚落,学生们便迫不急待的打开课本饶有兴趣地朗读课文。如《蝙蝠和雷达》一文,读题以后,学生经过思考后提出: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科学仪器,动物怎么和科学仪器联系在了一起?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从事物的表面现象发现了他们的本质和核心问题,因对课文不甚了解,但悬念一设,便引起了阅读的兴趣,这样的读书就能去发掘学生蕴藏着的学习潜力。“质疑”与思考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不会思考的人难以提出问题。学习“质疑”就是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二、读中指导增强信心在读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书实践中感受获得学习成果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消除创造性思维的障碍之一:妄自菲薄,丧失自信,从而进一步参与创造性学习活动。当学生带着探究的心理兴趣盎然的读课文时,必定会解决一些问题,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新的疑问,这时老师就应指导学生多读,读出趣味,读中理解。如《五彩池》一文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通过初步感知课文,学生了解到五彩池很神奇,于是我紧扣“神奇”读中激兴指导学生读出层次读出神奇。我先引导学生找到自己认为神奇的句子,努力读好,读后谈谈为什么感觉神奇,能不能读出神奇的感觉呢?接下来,我又组织学生以各种形式比赛读,调动读的热情,最后再把这种神奇的感觉读好。无需过多的讲解,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字里行间里的“神奇”,读出了“神奇”自然就会想象到五彩池的绚丽景色,学生在读中体会,说说议议,一次比一次读的好,一次比一次说的好。这样,学生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有了成功的体验,就为他们积极主动的行为提供了有力的动机,按下去完全顺着学生的情意去读,有了带着个人情感的理解,并对之产生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创造性的活动。三、读有选择获得成就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重点阅读。如《小足球赛》一文,描写了好几个观众,我让学生读一读给自已印象最深的观众的句子,然后说说为什么。由于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生读得投入,说的头头是道。忽然,一位学生说给自己印象最深的观众是小狗,这时有几个学生哈哈怪笑道:“狗也是观众?”我制止了怪笑的同学,请那位同学谈谈对小狗这位特殊观众的理解,得到老师的肯定,那位同学说出了自己的观点。作为老师,应尊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独特多元的反应。我们知道求同是人们的普遍习惯,学生学习要继承前人的知识和经验,但学生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前人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新的知识,因而求异应是学生追求的根本点,对于这种由兴趣而激发的读书活动所产生的独特见解,要及时肯定,尽为捕捉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或潜在的创造力火花,鼓励他们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的个性,保护其创新意识的萌芽。四、读中激情和谐共鸣语文是具有思想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