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诗歌阅读诗歌阅读入门四法入门四法基本要求一、读得懂;二、抓得准(关键词,诗眼);三、写得好(规范,精当)。1、写了什么所见景物(共同特征)、所经历的事2、表达了什么情感、思想(价值观、人生态度)3、怎么写描写手法、抒情方式、修辞手法一、读得懂1、看标题2、看章法3、看诗人4、看注释诗歌鉴赏“四看”如何读例例11::《赋得暮雨送李胄》(唐)韦应物(01年高考题)例2:《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02年高考题)标题:诗歌内容的简洁概括(时间、地点、事件、环境)一看标题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写景抒情写景抒情标志:一般带有自然景物之类的词,有的带有事件的交代。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标志:一般带有事件,有的还有时间、地点等要素。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即事感怀即事感怀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注:垂緌(ruí),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咏物言志咏物言志标志:一般带“咏”字,或者是单物作为标题。怀古咏史怀古咏史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李白《越中览古》标志:一般带有“怀古”“咏史”之类的词语。或题中出现古事、古地等词研读标题,初步感知整体形式与内容11..咏物言志咏物言志2.写景抒情3.即事感怀4.怀古咏史例1:题李凝幽居(唐)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标题中哪个字概括了这首诗所描写景物的共同特点?幽幽抓标题中的关键字(题眼)看标题看标题例2: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标题中哪个字概括了诗人的心境?诗中哪些词句与之照应?看标题例3: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标题中哪个字是关键?和诗中哪个字相照应?诗歌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怨”“悔”欲抑先扬看标题抓标题中的关键字(题眼)起——起——开端部分,通常扣题开端部分,通常扣题承承————承接前文,加以申述承接前文,加以申述转——转——转折部分,扩展诗境转折部分,扩展诗境合——合——收束全篇,卒章显志收束全篇,卒章显志二看章法描写对象表达情感赋得暮雨送李胄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古人有古人有““密雨如散丝密雨如散丝””的诗句。的诗句。韦应物起承转合请对本诗的章法作简要分析。章法小结研读标题明大意,起笔点题看仔细。承句衔接前后连,转入新境合点睛。一般考试出题选取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作品。另外,诗文的内容大都跟作者的时代背景有关。三看作者1、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2、诗人的人生经历3、诗人的风格流派一、看作者生活于712年—812年间的诗人: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常建、高适、岑参、王之涣、王昌龄、韩愈、孟郊、贾岛、白居易、元稹、柳宗元、刘禹锡、李贺、张籍、刘长卿等。一、看作者时代背景1、时代造就了诗人:生活于1000年—1100年间的诗人、文学家:柳永、范仲淹、欧阳修、苏洵、周敦頤、晏殊、司马光、王安石、沈括、苏轼、苏辙、黄庭坚、晏几道、秦观、曾巩、周邦彦。一、看作者时代背景2、诗人是时代歌手——盛世诗人多豪迈,末世诗人发悲音。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表现诗人慷慨从戎的理想。疏宕放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