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疑问,找准探究点——《和田的维吾尔人》教学反思3月10日任花花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以平实的语言叙述了新疆和田维吾尔人的民俗特点和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我对这篇课文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收到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学习课文之前,我布置学生在地图上找一找新疆和田的位置,搜集有关维吾尔族的民风、民俗、文字、图片资料,在教学过程中交流,从而对和田风情有初步的了解。课堂上,我利用课件出示探究的两个问题:1、认真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2、作者通过运用哪些表达方法来表现这些特点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他们交流的同时,我又以引导性的提问使学生主动地感受文本,在富有表现力和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上做深入讨论。学生们不仅抓住关键语句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而且还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同学发现文中多处用到了很多具有新疆地方色彩的词语,如“库乃其”“巴扎”“都帕”等,于是我便抓住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明确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运用特定的词表现特定的地点或人物。在这样师生的共同交流中,学生不仅了解了和田维吾尔族人的民俗特点,感悟到了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而且提升了他们的价值观,使他们懂得无论生活怎样,我们都要以一颗乐观的心去面对生活。这堂课上,同学们讨论交流的非常踊跃,但读的却不够充分。如文中描写环境恶劣的句子,描写维吾尔人爱美的句子等,没有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形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努力做到课堂上,要让学生富有成效地读,卓有成效地说,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