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01宏观经济学导论VIP免费

01宏观经济学导论_第1页
1/12
01宏观经济学导论_第2页
2/12
01宏观经济学导论_第3页
3/12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重点提示:本章需要重点把握宏观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经济学是研究如何有效配置和利用稀缺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的一门学问。中国是一个转轨中的发展中大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政府的重要任务。在发展的过程中,失业率、通货膨胀、国民收入增长水平、人民币汇率变动等经济问题成为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这需要我们深入学习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宏观经济学因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的不同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成为经济学两大分支之一。经济学的另外一大分支是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的决定和波动。它因以国民经济总体过程活动为研究对象,所以又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1933年最先提出“宏观经济学”一词。而在这之前,古典学派就早已对宏观经济现象进行过研究与考察。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的《经济表》被认为是最早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进行分析的经济学文献。此后,宏观经济现象和微观经济现象很少被分割开来进行考察。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它的出现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以收入和就业理论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分析此时才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分支学科。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的英文是“macro”,原意是“大”。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因此,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是整体的经济行为,它关注国民经济的繁荣与衰退,经济中商品和劳务的总产出水平及其增长,通货膨胀与失业,国际收支和汇率变动。宏观经济学在考察长期的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考察构成经济周期的短期波动。宏观经济学并不以个别经济单位的行为作为研究的对象,而是以整个经济社会的总体行为作为研究目标。例如,在宏观经济学中我们把商品市场当成一个整体来处理,不同的商品市场,如农产品市场和电子市场都被看成是一个市场,把蔬菜、MP3、手机等所有物品都合起来讨论。故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以总量或平均量为变量的市场、物价、收入以及均衡等问题。J.M.卡伯特森在《宏观经济理论与稳定政策》中提出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研究经济体系各个总平均数和总量的那一部分。”在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里也指出“‘宏观经济学’一词用于研究大范围的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四方面:第一,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国民经济。即它研究的不是经济中的个体,而是经济总体,由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为总体经济学或总量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个体经济学或个量经济学。第二,宏观经济学解决的是资源利用问题。宏观经济学把资源配置假定为既定,研究现有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达到充分利用的途径以及如何增长等问题。第三,宏观经济学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核心,通过研究国民收入决定解决资源利用问题,分析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因此,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成为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其他理论则是这一理论的运用和拓展。宏观经济学也因此被称为“收入理论”。第四,宏观经济学进行总量分析。总量是反映整个国民经济的综合变量,诸如国民收入、总就业量、总消费、总投资量、总储蓄量、货币需求量、货币供给量等。宏观经济学研究这些总量如何形成以及相互关系。二、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总体经济行为与总量经济关系,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因此,宏观经济学所关注的问题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第一,国民收入决定问题。主要从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相互关系出发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其变动的规律,说明一个国家经济资源的利用状况和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状况。例如,从1979年到2006年,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28年,平均增长速度高...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01宏观经济学导论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