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阜南县王店孜乡中心小学——薛敏灵【内容提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写作文是相当多的小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备感头疼的一件事,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是学生无内容可写,无话可说。在小学期间的作文就是写人写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成什么样的文章。”【关键词】写作真实兴趣积累减缓坡度创新仿写质量【正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历来是与阅读教学平分秋色的教学任务。学写作文是相当多的小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备感头疼的一件事。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是学生无内容可写,无话可说。通过多年在作文教学中的体会,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谈几点自己的粗浅看法。一、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写作教学过程中,重点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情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的情趣,实现“要我写”转变“我要写”的过程和升华。在训练时应贴近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善于表达。在三年级下册的一节写作教学中,我利用小蝌蚪和学生作了有问有答的游戏。无论学生回答如何,我都能在鼓励的基础上抓住“小蝌蚪”拟人语言给予启发,让学生初步注意诗歌的韵律。1我先用口头的表达的方式连成诗歌,然后板书在黑板上,这不仅使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增加自信,并能循序渐进中让学生明白,写作就是说话,把日常的语言写下来就是写作,从而跨语言表达和写作之间的鸿沟。二、寻找生活中的写作素材,从阅读入手,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一个样。”一般认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那么,作为语文重要组成部分,以作文的外延也应该等同于生活的外延。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该从“生活”入手,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所谓“立足生活”的说法就是写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学生写作还需要有语言的积累。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但无法表达出来或者表达得不够确切,甚至思路紊乱,这就是缺乏足够的阅读积累的表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们强调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其目的不仅在于给学生提供成功写作的模式,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三、抓小练笔积累,减缓作文训练坡度有了生活素和材和语言材料的积累还不够,还需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光依靠一学期七、八篇大作文是远远不够的。2小练笔是最有效的方法,作文能力是靠多写多练,以此可减缓作文的坡度。所谓“小练笔”就是围绕某一点,围绕某一中心,进行小篇幅的写作练习,它是减缓作文坡度的阶梯。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一是长期系统的小练笔,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一旦需要时就可以信手粘来,灵活运用,能够极大的解决学生写作文的畏难情绪。二是小练笔的形式灵活多样,可长可短,消除了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三是学生通过小练笔,可以激发更多的灵感,促进学生想写愿写作文的习惯。四、强化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是作文教学中的关键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根据创新思维特性来安排系统的作文训练。(一)冲破思维定式,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某一事物为触发点,多角度、多方向引发问题,展开思路,提炼创意的一种思维方式。1、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在作文指导时,注意引导学生围绕同一题目从多种角度选择题材。例如写《我的妈妈》,大多数学生只是写怎样关心自己的事,往往出现千篇一面现象。我启发学生从妈妈的性格、品德、爱好、待人接物,在家庭、社会生活中位置等多方面进行选材。学生如能学会散发思维去寻3找写作的切入点,就会“山重水复”变成“柳暗花明”。2、同一题目多种体裁学生的思维是多侧面的,有的善于逻辑思维,人的擅长形象思维,还有的直觉思维。因此,我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和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同一材料多种体裁训练。如围绕“学校”这个题材,可以命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