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课题:有余数的除法科目:数学教学对象:二年级学生课时:1课时提供者:徐文琨单位:孟连县民族小学一、教学内容分析“有余数的除法”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安排在学习完成“表内除法”之后不久进行教学,并且以表内除法为基础,通过对比加以编排。例1通过平均分物过程的对比,教材通过“将一些草莓,每2个一份,可以怎么分”,帮助学生感受平均分物的过程有两种情况。在对比中拓展学生对除数的认识,并更好地理解余数的含义,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例2中对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横式的对比,通过结合操作过程,使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每个数的含义,教材专门编排一道例题,教学余数和除法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二、教学目标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是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基础,通过让学生经历分东西的活动,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本节课我将安排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生大量的动手摆、圈、分的活动,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余数的产生及意义。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良好的基础。整个教学过程秉承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我将教材略作表动,因此把例1和例2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课时完成。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突破重点。2.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在操作活动中感悟数学思想。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教师: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教师: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教师:请同学们边说边摆一摆。学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教师: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6÷2=3(盘)教师:你能说说为什么选择用除法来列式呢?生:因为是平均分。教师:6÷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三盘”。一、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摆一摆。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并领悟平均分法。设计意图:回顾除法算式的含义,及各部分的名称,是学生能够坚强记忆。二、互动授新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教师:如果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摆一摆。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实物来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生:剩一个草莓。教师:这一个草莓为什么没有摆到盘子里,它能在摆一盘吗?生:不能教师: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生:因为题目中要求每2个摆一盘,剩下1个不够摆1盘。(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二、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和交流,能自主探究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二、通过自主探究,再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在对比中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教师:你们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生:学生写出除法算式。7÷2=3(盘)……1(个)教师:谁来把刚才写出来的算式读给大家呢。生: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省略号后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