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读者从中学生开始作者:吴君单位:灵武市第二中学联系电话:13895395851培养读者从中学生开始一、关键词:阅读兴趣真正的语文老师文化积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二、主要内容:作家写作离不开阅读,我们学生写作文更需要很多的阅读和积累。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呼吁:中学的语文教师们,请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在中学生中培养读者,培养学生对汉语、文字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快乐!“当今,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确立,造成了经济至上,全民抓经济的社会趋势,对物质利益的看重和对精神丰富性的模式,成为社会新时尚。文学就在不受宠爱的社会环境中生长,而欣赏文学的人也就越来越少,再加上电视、网络及其他各类‘文化’几乎占据了中国人所有的业余生活空间。经典文学的传播阅读遭到了种种障碍,文学不再是人们精神成长过程中必须汲取的优质营养,而各级各类学校中的文学教育也成为可有可无的事情,纯正文学的趣味教育普遍缺失,这导致了文学阅读者的真正流失,当今的文学创作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举步维艰了。”这是一位教授几年前在一次报告中讲的话,今天我还记忆犹新。这段话深刻地道出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作家写作离不开阅读,我们学生写作文更需要很多的阅读和积累。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呼吁:中学的语文教师们,请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在中学生中培养读者,培养学生对汉语、文字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快乐!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喜爱,欣赏文学,就必须让学生对文学产生兴趣,那就要靠我们老师加以指导。要让学生明白读书好,而这个道理并不是我们一两句说教就能达到的。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明白,我们凭什么被称为语文老师。引用一位老师的话那就是:“语文老师应该有独特的文化和技能,会写字、会写诗词文章,懂得一些琴棋书画,懂得一点医卜星相,理解生活,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礼崩乐环的时代,语文老师应懂得礼仪素养。”我认为这段话概括得非常精辟。这一席话使我茅塞顿开,而听了固原二中伏志强老师的《三国演义》导读及其他几位来自不同地方老师的观摩课后,更使我受益匪浅。他们丰厚的文学素养,幽默风趣的语言不仅使所有的听课的学生折服,而且也使所有在场的老师都情不自禁地为之鼓掌。他们之所以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都来自于他们平时的阅读。不用说别人,单就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于文汉老师虽然退休了,但他勤奋好学的精神犹在。他坚持不懈地读书学习,这是我们始终不及他的地方,一本字典翻了好多遍,硬皮掉了,纸张破损了也从不离手。看到好书就忍不住借来读、买来读。以前我还笑于老师借我好几本《小小说》没还,可是今天我突然觉得我是那么的狭隘。对于读书人来说,那是情理之中的事语文教师们,当你有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在课堂上给学生引经据典的时候,在给学生说古论今的时候,在给学生洋洋洒洒挥写的时候,学生是多么的崇拜你,我们何不借着这个机会告诉学生我们的知识积累不仅是老师交给我们的,更是我们日积月累阅读而来的,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老师,如果你没有丰富的知识,没有丰厚的文学素养,你什么去说服你的学生去喜欢文学?怎么去教你的学生懂文学?怎样教你的学生去欣赏文学?当然语文老师不仅要大量地阅读积累,而且还要会写,要学着发表文章,把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不仅自己高兴,而且学生看到了,那可能会在学生的心灵中产生震撼。学生从此会崇拜你、喜欢你、效仿你,那样对学生的影响是远非你苍白无力的说教所能达到的。可想而知,学生受师影响,大量阅读积累,勤于练笔,何愁我们的文学会失去读者。读书好的好处何其多,从此我们就好读书、多读书吧!作家贾平凹说:“好读书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化,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谄”,意思是说读书才能脱凡超俗,想想也的确如此。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如:陶渊明、李白、苏轼等人,他们勤于读书,不落俗套,最终名垂千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