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江苏省丹阳市界牌中心校邹三英212323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课三顾茅庐教材简解:课文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的内容改编而成。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作者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写出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文章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目标预设: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理清文章脉络,会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通过各种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教学难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设计理念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主动探究题目意思;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利用课外阅读丰富课文情节;主动质疑,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设计思路由课题导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初读课文的时候要花大力气,争取做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是本节课的重点。尝试给课文分段是本节课的难点,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有难度可以手把手教,甚至可以把分法直接教给学生。练习写字时老师要多示范,学生练写时老师要多巡视,及时指导。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理解课题。1.提问:(1)哪些同学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是什么时候看的?(2)谁还看过小说《三国演义》?2.导入:大多数同学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少数同学还读过这部小说,看来,大家对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并不陌生(板书课题:三顾茅庐),指名朗读课题,齐读。3.谈话: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就是根据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改编的。《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了不起的英雄人物,你知道哪些英雄呢?其中你又最喜欢谁呢?4.看来很多人都喜欢诸葛亮,因为他非常聪明,简直就是一位军事天才。《三顾茅庐》这个故事讲的就是有关于诸葛亮的故事。5.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也查过词典,知道了三顾茅庐的意思,谁能把你查到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6.老师也查过字典,知道:(1)“顾”在字典中有这样的几种意思:①回头看;看②商业、服务行业称服务对象到来③照顾;怜惜④拜访你们选的是哪个解释?(2)“庐”在字典里的意思是——简陋的小屋。“茅庐”的意思就是——简陋的茅草小屋,也就是“简陋的茅屋”7.结合课文内容,“三顾茅庐”的意思就是——刘备三次到简陋的茅屋里去拜访诸葛亮。二、学习生字“顾、茅、诸、葛”,认识复姓“诸葛”1、学习“顾、庐”(1)过渡:课题里就有两个生字“顾、茅”(2)师范写“顾、茅”。①“顾”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第三笔是“竖提”,注意不能写成“竖弯钩”;②“茅”字的横钩要比草字头略微长一点,这样才好看,最后一笔是撇,记得不能少。(3).生练写。2.学习“诸、葛”(1)诸葛亮是旷世奇才,他姓“诸葛”,名亮。在百家姓中,像“诸葛”这样的复姓还有很多,例如:——(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复姓)端木、司马、欧阳、上官、东方……他的名字在史册上闪闪发亮。我们要记住他并且要会写他的名字。(2)师范写“诸、葛”①诸: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右边的“者”撇要写得长,把左边的言字旁托起来。②葛:中间的日字要写得小一些。(3)生练写三、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利。1.过渡: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对这个故事进行了预习,现在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已经能保证把课文读得又正确又流利的同学,请举手。看来,有些同学还是对自己缺乏自信,那么,我们就再用两分钟时间,大家自由地来读课文,只读那些你认为最难读好的地方,反复读,力气要花在刀口上。2、检查词语:分组出示词语,引导读正确。第一组: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清澈见底青翠欲滴秀丽宜人A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吗?B这是描写哪里的景色?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