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装备“十四五”市场专项调研-2021-2027年中国智能装备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报告网智能装备“十四五”市场专项调研-2021-2027年中国智能装备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智能装备是一种集机械系统、运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传感器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多种技术于一体,能够减少生产过程对人力劳动的依赖,产精度、品制造、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的设备,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显著提高生消费电子产工程机械制造、医疗器械制造、仓储物流等多个领域。智能装备制造业是为一国工业生产体系和国民经济各行业直接提供技术设备的战略性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技术资金密集的特征,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自动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共同作用下,全球智能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我国智能装备制造业发展历史较短,技术力量相对薄弱。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发达国家大量应用工业自动化生产设备,我国开始逐步加大对工业机器人的研究支持,1985年国家将工业机器人列入科技攻关发展计划。上世纪90年代我国企事业单位研制出平面关节型装配机器人、直角坐标机器人、焊接机器人等多种自动化设备。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已开发出了弧焊、点焊、码垛、装配、检测、注塑、冲压和喷涂等多种功能的自动化设备。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纷纷倡导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结合起来,进而提高制造业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从而进一步夯实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或主导力量。在2011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提出了“工业4.0”概念,推进传统制造业与现代化信息科技技术进行整合,实现智能化生产;2012年,美国启动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通过信息技术来重塑制造业。在此背景下,中国也提出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未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以智能制造为主线,推动中国制造业在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我国智能装备制造业行业起步较晚,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智能装备制造业行业扶持力度的加大,特别是在2012年《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和2015年《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相继实施以后,我国的智能装备制造业发展速度增长较快。同时,到2015年,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销售收入预计将超过1万亿元。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智能装备“十四五”市场专项调研-2021-2027年中国智能装备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统计数据显示:到2020年,智能装备制造业将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导产业,产业销售收入超过3万亿元,在未来5至10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将达到25%的年均增长率。虽然,目前我国智能装备制造业在研发水平、制造工艺、产业体系等方面仍落后于发达国家,但随着我国制造业升级转型的深入以及行业内核心企业在智能装备关键技术上不断的研发投入,将大幅推动智能装备国产化水平的提升,行业内部分产品已经在技术标准、稳定性、可靠性上已能与国外品牌展开竞争,并且在进口替代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数据显示,在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达到1.955万亿美元,在全球制造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为19.8%,超过美国1.952万亿美元的总产值。此后中国制造业产值高居全球第一。2017年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0亿元,随着制造业智能化的升级改造,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呈现较快的增长,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91万亿元。发展智能装备制造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经之路。2010年,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销售收入约为3,400亿元,到2020年,智能装备制造业将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导产业,建立完善的智能装备产业体系,产业销售收入超过3万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实现装备的智能化及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在未来5至10年内,中国智能装备制造业增长率将达到年均25%。工信部于2015年底发布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到2018年,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