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细胞的增殖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分裂间期细胞的主要特点。2、描述有丝分裂期细胞不同阶段的主要特点。3、概述有丝分裂的意义。【能力目标】1、通过动手制作有丝分裂某时期的模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对动态过程的分析能力。2、通过分析与识别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特点,培养学生视图、分析、判断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播放视频,使学生了解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增强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创新意识。2、通过建立模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克服困难、合作研究等科学素质。3.渗透“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以及“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在不断运动的”,并且“生命物质的运动有其特殊的规律”等辨证唯物主义教育。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分析】前三章的内容更多的是从物质组成和物质变化的角度出发,介绍分子怎样组成了“细胞”,“细胞”内的分子又是怎样在发生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第四章是“细胞”是以一个独立的个体出现在舞台上的,展示它的整个生命历程:生长、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学习这一章的内容能让学生深刻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一生物学基本观点。学习好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也为今后学习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奠定良好的基础,也是学习DNA复制及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基础。同时对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树立宏观与微观相统一、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起重要作用。【教学重难点与策略】1、教学重点与策略教学重点: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特点教学策略:观看视频到自己建立模型,让学生顺利完成有丝分裂的动态过程到静态图象的转换,不但能较好的掌握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而且有助于准确判断陌生图像所处的时期,也能真正明确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配的特点。2、教学难点与策略教学难点: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的变化教学策略: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是一个微观、动态的过程,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教学中利用图形配以适当文字说明,以一条染色体为例,清楚再现了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的变化,易于掌握与应用。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曾学过“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但当时对细胞分裂的了解还是很浅,没有深入到细胞分裂过程的水平。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通过观看视频、建立模型、小组讨论、总结发言等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微观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四、教学设计【设计思路】1、章节导入。通过观看视频1《人的胚胎发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逐步引导学生明确:“多细胞生物体一般是由受精卵分裂和分化得到的,并非单纯因为细胞体积的增大而是由于细胞数目以及种类的增多;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与死亡都是正常的生命现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有着积极的意义”。2、引入新课。通过观看视频2《鹿的体细胞有丝分裂》,使学生对真实的有丝分裂过程有感性的认识,即有丝分裂是动态连续的过程,其核心内容是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其结果是细胞一分为二。此时提示学生思考:“细胞分裂是随意进行的吗?在细胞大小、物质分配上有什么要求吗?为了这个结果,都需要进行哪些活动?”。学生容易得出遗传物质必须要复制并且平均分配的结论,那么以后的内容就围绕着这个结论展开。3、难点突破。由于之前的视频是真实拍摄的,清晰度不够,于是利用视频3《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模拟》清楚的展现动物有丝分裂的全过程。运用观看→设疑→讨论回答→补充小结的模式,逐步学习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的特点。然后,利用所提供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制作有丝分裂某时期的模型,同时给予解释和指导。十五分钟后,请学生展示并描述自己制作的模型所处时期的特点,并解释相关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目的是让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进来,更好的掌握有丝分裂的过程。最后说明核分裂和胞质分裂的关系,并且总结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的特点,引导学生得出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