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德化三中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案德化三中一、教学内容分析《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岳麓版)专题六“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3课。《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本课旨在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大业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十分深远的重要意义,本节课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横向看,它与外国相比较,有助于学生理解各国模式都是从历史和国情出发,同时也是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从纵向看,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历程中,国家统一是一个民族振兴的重要保障,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科学的价值观,这是本课学习的意义所在。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我校属于三级达标学校。学生素质整体不太理想。学生的知识储备还相当有限。但通过一个学期的高中历史学习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归纳、综合、理解、分析能力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比较灵活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高一的学生仍属于未成年人对某些问题尤其是敏感话题的理解会产生片面或是偏激的言论(例如怎样让台湾顺利回归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健康指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三、设计思路基于以上学情,处理教材时应粗取精,紧紧围绕“论证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这一主题抓住“潮流”,让学生把握、清晰历史脉络基础上,引出反思,对“潮流”的论证和思考,培养学生正确史观,进而让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等,由此可升华到世界历史现实的理性思考,有效地落实三准课程目标。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一国两制”理论形成的过程、含义及其在港澳的成功实践。海峡两岸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论证祖国统一的趋势2、能力与方法(1)合作学习,培养思维课前设计“论证祖国统一的趋势”的表格,引导学生围绕此核心问题展开分组讨论、探1究、交流,制作课件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在此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启发和点拨。论证祖国统一的趋势组别论证角度评价优秀组别1理论引领2成功范例3地缘关系4民风民俗5史学材料6民族情感7法律见证8经贸文化9统一障碍10实力智慧(2)情景创设,感悟历史课前、课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东岸西岸》和《走向复兴》让学生放松身心,以欢愉心态投入学习,同时营造,乡情氛围,激发学习的兴趣。利用图片、史料、影像等体验历史、感悟历史。(3)收集史料和思辨能力的培养以“论证祖国统一的趋势”为主题,把课文三个目的内容融为一体,把班级学生分成10个组,每组5-6个人,从不同论证角度、收集资料、制作课件,选代表上台论述和展示。培养了学生以史料为基础,以问题为核心论证方法,从而更深化了主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论证祖国统一的趋势”,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必然的趋势,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任何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都将被时代抛弃。(2)“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依历史和国情出发,具有创新性的政策,对祖国统一大业做出巨大的贡献。国家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较深远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认识到我党的非凡智慧,培养爱党的情感。(3)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共同的心声,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学生在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的同时,关注人类共同发展的命运与前途。五、重点与难点重点:1、论证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的角度和方法,培养历史价值观和辩证史观;22、“一国两制”的理论形成和成功实践。难点:1、统一台湾存在的阻力;2、台湾顺利统一的方法。六、教学方式以学生合作学习为主,教师点拨疏导为辅。七、教学用具采用学生、教师制作pp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东岸西岸》以及视频台湾同胞到大陆寻亲访友的感人场面(师)导言:这首歌唱出了海峡两岸儿女的深情大爱,唱出了时代心声。祖国统一,中华同心是炎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