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的概念是立体几何的重要概念之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的引入完善了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和直线的定义及相关定理之后,对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做的更近一步的研究。它也是空间中线线垂直、面面垂直关系的一个交汇点,搞好本节课学习,对学生全面掌握线线关系、线面关系乃至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学好下一节斜线长定理、最小角定理和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也有利于学好第二单元的简单几何体,可见学好本节内容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对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同时参照《高中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本节2课时,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2)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3)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能力目标:(1)利用等价转换思想证明立体几何问题;(2)突出对类比、直觉、发散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3)培养学生由图形想像出位置关系的能力。情感目标:(1)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2)培养学生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以下两个过程的教学:(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概念的形成过程。(2)直线和平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的证明和应用过程。其理由如下:(1)概念的形成过程可以反映出科学认识产生的辩证过程,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2)现代认知学认为,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学生学习新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同时通过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给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最大的空间,可以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进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大胆的精神,这样才能全面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二、教法分析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和目标分析,贯彻启发性教学的原则,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确定本课主要的教法如下:1、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及课件的引入使学生对线面位置关系的认识、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都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还能创造生动的教学情景,使问题变得直观,体会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学生有兴趣,便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的优美图形,激发了学生画好图的热情。2、互动式教学三、教学程序1、复习引入确定目标教师提问1、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定义判定方法性质要求学生集体回答出定义判定方法、性质由学生举手回答2、直线和平面几种位置关系点明本节课所学内容----直线和平面垂直(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利用类比思想迁移到本课问题进而确定目标。2、创设情境展开新课(一)、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二)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3、课堂练习P231、2投影上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