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综合法与分析法-综合法学习目标1.理解综合法的思维过程及其特点;2.掌握运用综合法证明数学问题的一般步骤,能运用综合法证明简单的数学问题。学法指导在充分理解综合法的特点的基础上,体会综合法证题的思维过程和步骤;并通过例题的学习和练习逐步学会运用综合法进行简单的数学证明。事实上,我们对综合法应该很熟悉,以前进行的几何、不等式、三角恒等式的证明,大多运用的都是综合法,数学的解答题的解答过程也是运用综合法进行表述的。重点:理解综合法的思维过程和特点;难点:运用综合法证(解)题时,找出有效的推理“路线”;教学过程:学生探究过程:合情推理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所得的结论的正确性是要证明的,数学中的两大基本证明方法-------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若要证明下列问题:已知a,b>0,求证2222()()4abcbcaabc教师活动:给出以上问题,让学生思考应该如何证明,引导学生应用不等式证明。教师最后归结证明方法。学生活动:充分讨论,思考,找出以上问题的证明方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应用不等式证明以上问题,引出综合法的定义证明:因为222,0bcbca,所以22()2abcabc,因为222,0caacb,所以22()2bcaabc.因此,2222()()4abcbcaabc.P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定理、公理等,Q表示要证明的结论1.综合法1综合法:利用某些已经证明过的不等式(例如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定理)和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出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的逻辑关系是:11223().....nPQQQQQQQ综合法的思维特点是:由因导果,即由已知条件出发,利用已知的数学定理、性质和公式,推出结论的一种证明方法例1、在△ABC中,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B,C成等差数列,,,abc成等比数列,求证△ABC为等边三角形.分析:将A,B,C成等差数列,转化为符号语言就是2B=A+C;A,B,C为△ABC的内角,这是一个隐含条件,明确表示出来是A+B+C=;a,b,c成等比数列,转化为符号语言就是2bac.此时,如果能把角和边统一起来,那么就可以进一步寻找角和边之间的关系,进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余弦定理正好满足要求.于是,可以用余弦定理为工具进行证明.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要先作语言的转换,如把文字语言转换成符号语言,或把符号语言转换成图形语言等.还要通过细致的分析,把其中的隐含条件明确表示出来.例2、已知,,Rba求证.abbababa本题可以尝试使用差值比较和商值比较两种方法进行。注: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用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步骤是:2作差(或作商)、变形、判断符号。讨论:若题设中去掉1x这一限制条件,要求证的结论如何变换?典例分析例1设1,0,0baba,求证:8111abba分析:左边乘以“ba1”,然后运用均值不等式。变式练习1已知4,0,0baba,求证:111ba证明:左边=1442144≥++=+++baabbbaaba例2已知二次函数cbxaxxf2)((cba,,均为实数),满足0)1(f,对于任意的实数x都有0)(xxf,并且2,0x时,总有221)(xxf。(1)求)1(f的值;(2)证明:0,0ca;(3)当1,1x时函数mxxfxg)()((其中m为实数),是单调的,求证:0m或1m。分析:注意到221)(xxfx对2,0x恒成立,用1x即可求得)1(f,这是用不等式求值的一般思路。运用条件:“对于任意的实数x都有0)(xxf”可证(2),(3)的证明思路就是利用二次函数的单调区间。变式练习23已知:21121)(xxxf,求证:(1))(xf为偶函数;(2)0)(xf例3.已知a,b,c都是实数,求证:a2+b2+c2≥(a+b+c)2≥ab+bc+ca.解题导引综合法证明不等式,要特别注意基本不等式的运用和对题设条件的运用.这里可从基本不等式相加的角度先证得a2+b2+c2≥ab+bc+ca成立,再进一步得出结论.变式迁移1设a,b,c>0,证明:++≥a+b+c.基础训练1.(12分)已知a、b、c>0,求证:a3+b3+c3≥(a2+b2+c2)(a+b+c).2.求证:是函数)42sin()(xxf的一个周期。3.(韦达定理)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