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A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二、过程与方法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教学难点: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教学突破使用教材引语引出物种的概念,并着重引导学生依据物种的定义,举例说明并区分物种。可以由学生讨论隔离可能的方式,教师归纳出隔离的类型。组织学生阅读“资料分析”并讨论其中的问题,进而明确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启发诱导法、指导阅读法、讨论法等。学法:阅读分析法、讨论法、比较归纳法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学生准备:预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第2课时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1.物种的概念:能在自然条件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3.隔离和物种形成:①主要方式——渐变式(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一个种群新物种产生地质变迁多个小种群环境变化两种群相遇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保留不同基因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种群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继续改变两种群相遇可能进行基因交流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亚种多个亚种续上表资料分析1.由于这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都不够多,基因频率可能是不一样的。2.不一样。因为突变是随机发生的。3.不同岛屿的地形和植被条件不一样,因此环境的作用会有差别,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朝不同的方向改变。4.不会。因为个体间有基因的交流。旁栏思考题最先在裸露的岩石上生长的植物往往是地衣,地衣的出现促进岩石的分解,形成土壤,为苔藓植物的生长创造条件。技能训练1.假说甲: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起源于同一种灰色鱼。假说乙:湖Ⅰ中原来只有红褐色鱼,湖Ⅱ中原来只有金黄色鱼,发洪水时,这两个湖中的鱼发生混杂在一起。2.假说甲没有考虑到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也没有考虑洪水的作用。3.这一证据支持假说乙。4.如果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说明它们不是一个物种。课堂作业1.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种群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的个体间也能相互交配产生后代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C.种群的基因频率总在是不断的变化发展,物种的基因频率往往保持不变D.种群基因库的基因一般不如物种基因库的基因丰富2.现代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进化的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②④⑤⑥⑦B.②③④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⑤⑦3.下列有关物种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而可能导致新种的形成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种的形成C.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能导致物种形成D.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导致物种的形成4.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若干对家蝇分成若干组(每组一对),再将每组的子代分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组的A部分,B部分则不接触DDT(如下表所示)。只选择保留存活率最高的那一组的B部分,A部分及其余各组统统淘汰,将保留的部分再重复这样的实验过程,并且在实验中逐代增加DDT的浓度,经过这样多代的重复,获得了具有很强抗药性的家蝇,上述的实验事实说明()亲代组别1组(一对蝇)2组(一对蝇)……n组(一对蝇)子代分两份处理A施DDTB无DDTA施DDTB无DDTA施DDTB无DDT结果存活较少全部存活存活较多全部存活存活很少全部存活选择淘汰淘汰淘汰保留淘汰淘汰A.诱导家蝇产生抗药性变异的作用B.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