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1)【学习目标】一.了解明清两朝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史实,认识农业、手工业与商业发展的内在联系。二.掌握“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的特征和依据。三.了解“抑商”与“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四.从纵向、横向两个方面去认识并客观评价“康乾盛世”。【教材分析】一.重点难点与疑点1.重点:明清两朝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2.难点: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政策的不良后果。近代前夜中西方经济发展的差距。3.疑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后为何不能像西方那样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二.教材解读教材第一子目《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正文部分(内容见课本)。解读:1.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答案:(1)农业方面:①耕地面积扩大。明初耕地面积为8.5亿亩,清代高达10亿亩左右;②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南方的水稻亩产量提高;③从国外引进了玉米、蕃薯等高产作物,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④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促进了农业生产商品化;⑤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的实施标志着农耕社会赋役制度的成熟。(2手工业方面: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并占据了主导地位。(3)商业和城市方面:①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商业资本活跃;②在运河沿线、江南等地区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市镇;③拥有一流城市和密集的市场,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2.明清国力强盛的表现。答案:(1)耕地面积扩大和人口增长。(2)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长率,远远高于欧洲地区。(3)19世纪初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中国有6个。(4)明中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5)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和贸易的中心地区。总之,明清盛世的综合国力较历代王朝明显提高,臻于鼎盛,在世界范围内继续保持领先地位。3.“康乾盛世”说关于清代“康乾盛世”(1662—1795)一说,若从中国历史的纵向发展来看,是值得称道的。第一,经济继续发展,超过了前代。表现在调整统治政策,生产恢复和发展,人口和耕地面积大量增加;江南和广东地区,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手工业部门增多,规模扩大。第二,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表现在中央集权巩固,疆域辽阔,成为亚洲东部最大国家;平定国内叛乱,加强对西藏、台湾管辖,边疆地区得到开发;抗击沙俄入侵,签订边界条约,维护了国家主权及统一。可是从横向看,盛世之名其实难副。因为同时期的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大工业生产取代手工业作坊,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君主贵族特权,科学战胜蒙昧。资本主义推动着世界历史发生深刻的变化,并迅速向世界各地扩张,中国已经潜伏着近代前夜的危机。教材第二子目《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正文部分(内容见课本)。解读:用心爱心专心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的原因。答案:资本主义萌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明清时期,由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一方面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为农业人员流向手工业部门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经济作物广泛种植,大量农产品投放市场。同时,与市场紧密联系的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并占据主导地位。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兴起,是手工业商业化发展的集中体现。于是,在手工业行业中首先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和发展,是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及商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在传统农耕社会内部孕育的新的生产关系。白银成为市场上的主要货币也极大地刺激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政府以白银作为征收赋税的主要形式,这就使得农业、手工业通过白银媒介与市场越来越紧密地联系起来。到清朝前期推行“摊丁人亩”,彻底取消人头税,大大放松了官府对农民、手工工匠、商人的人身控制,无疑对促进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又是一个有力推动。所以,为增值利润而进行的商品生产以及以自由雇佣劳动为特征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一种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产生并缓慢地发展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