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影响。2、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性质、特点和影响。3、了解凯恩斯主义产生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改革措施,探讨其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以及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大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虽然历次危机爆发的形式不同,但其根源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罗斯福新政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教学重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成因;罗斯福新政。教学方法:讲解法,师生互动教学用品:多媒体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大屏幕展示:民谣梅隆拉起警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朝地狱里冲这首民谣反映了美国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学生回答:经济危机)老师:“这场经济危机是怎样发生的,又是如何解决的呢?”从而导入新课。一、经济大危机(大萧条)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出示几则材料,学生朗读,并分析这些材料反映的问题。由学生课下讨论,概括危机,爆发的原因,最后老师分析总结)(注意分析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2、爆发的标志——“黑色星期四”(大屏幕展示一幅漫画,并要求学生填空,从而找出危机爆发的标志)(向学生说明:危机爆发的这一天是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这天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几乎失去了他们终生的积蓄,到这天交易结束时,已经有11位著名的金融家自杀,“黑色星期四”名副其实,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兴趣)3、经济危机的特点(出示表格,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表格分析经济危机都有哪些特点?——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范围广。其中范围广:从美国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原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这一点特别向学生说明)4、经济危机的影响(学生从课本中总结,教师点拨,出示投影)(1)对美国:(因为危机首先是从美国爆发的,所以先分析对美国的影响,再引申为对世界的影响)(2)对世界:(先向学生点明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的经济遭到空前严重的破坏,出现经济大萧用心爱心专心条,然后再由学生看书,总结出其他两个方面的影响,放映有关图片,并出示填空由学生完成,加深学生的记忆)二、罗斯福新政(虚拟一刻大胆假设:针对经济危机爆发的严重后果,假设你是美国的国家首脑,面临这种状况,你又如何来解决呢?由学生自由讨论,实施教学探究。讨论完后,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向学生讲解为什么美国没有建立起法西斯专政:A、美国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封建专制制度的影响小;B、美国建立后不久就制定了1787年宪法,其中“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能有效的防止独裁;C美国经济的强大性:一站后,美国经济强大,有能力对经济进行干预)1、新政实施的背景(学生看书回答后,教师点拨:“新政”的含义:反对自由放任政策,主张国家干预经济)2、新政的内容(学生看书,思考罗斯福新政首先开始于哪个部门,其中心措施又是什么?)(1)整顿财政金融(2)调整工业生产(3)调节农业生产(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详细讲解内容的时候,给学生点明各项措施的目的和作用)三、凯恩斯主义1、背景2、主要内容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挥其重要作用,成为“看得见的手”。(思考:凯恩斯主义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关系)3、影响及评价(1)积极影响:(2)局限性:用心爱心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