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 1(1)观察下列图案(电脑显示不同的图案及教科书的图案),学生指出这些图案的形状和大小是否相同?(2)你能再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际例子吗? 教师演示课件,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交流。学生思考发表见解。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教师对有创意的例子给予表扬及鼓励。教师给出全等形的概念。 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图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问题(1),引导学生从图形的形状与大小的角度去观察图形。 1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总结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性质;发展性目标能灵活地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性质,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简单的推理,并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实际问题;融通性目标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本章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出本章的知识点。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重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解题 教学过程设计(3)按照教科书的要求,将一块三角形样板在纸板上,画下图形,照图形裁下纸板。观察裁下的纸板的形状、大小是否完全一样,能否完全重合? 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并做观察、回答问题。 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观察、发现全等形的能力,举出的离子是否是局限于某一范围,是否有新意;(2)学生是否能够按要求裁下纸板,准确地重合纸板,并认真地进行观察。 图形全等形、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有意注意,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联想;引导学生进一步联系生活,激发探究欲望。 通过动手实践,获得全等形的体验。[活动 2]观察下列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形状和大小是否有所改变? 教师提出要求。学生体会到图形的位置变化了,但经过平移、翻折、旋转依然全等。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识别能力。[活动 3] 对全等形知识的练习。 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学生能准确快速的找出答案。运用全等形的概念[活动]42问题:动手操作,将剪得的两个三角形纸板重合放在图中△ABC 的位子上,试一试:如:教科书图 13.1、图13.2、图 13.3观察△ABC 在平移、翻折、旋转是否发生了改变?在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用两个三角形纸板实践 教师用课件展示。学生猜测,发表意见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教师应关注:(1)对实践操作的理解。(2)是否能体会三角形的位置变化了,但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两个图形依然全等。学生动手实践、分析,总结出图形变换的本质,加深对图形变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