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备课资料“铁幕”在校园里拉开目光敏锐的国际问题专家发现,首脑青睐校园实在是一种耐人寻味的政治现象。虽然校园是非正式的场合,但首脑校园演讲的作用不可低估。在众多的首脑校园演说中,影响最深远的当属丘吉尔的“铁幕”演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英美同苏联围绕东欧和德国等地的战后安排出现巨大分歧,并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而演化成敌视、对抗态势。1946年3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出访美国,在密苏里州富尔敦市的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讲,宣称“横贯欧洲大陆,分割西方与社会主义阵营的铁幕已经落下”,呼吁美英建立特殊关系,“推动西方民主国家的团结一致”。丘吉尔此次演说有两个目的,一是试探美国民众对他新观点的反应,二是为他的反社会主义理念造势。演讲开始前,丘吉尔还有点心虚,生怕自己“演砸了”,但他没料到,台下的学生“很给他面子”“多次报以热烈的掌声”。西方媒体的反响更为强烈,“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铁幕”政策因而得到广泛推销。几十年后,有人说,“冷战”的“铁幕”实际上是在美国的大学校园里拉开的。突破思路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过程及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所有同学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力量对比的重大变化,其直接因素在于美国和苏联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出现的尖锐对立。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过程及其给世界局势带来的严重影响。引导大部分同学正确评价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使部分同学能够进一步探讨美苏由战时合作关系到对立关系演变的原因及其本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二战中欧洲战场东西两线美国、苏联联合打击德国法西斯的情况。在打击法西斯的同时,依据美国、苏联军队解放的领土,纷纷在欧洲确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可以引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一句外交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为共同利益而结盟,为各自利益而斗争的国家关系实质,说明美苏从战时同盟关系变成了战后敌对关系的必然。由此进入本课学习。在学习“冷战”兴起背景时,建议引用1943年德黑兰会议上,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的一句话:“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来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国际舞台上几个大国的力量和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让学生思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在给学生一个自由回答的空间后,教师适当总结:战后初期,德、日、意战败国不再是国际舞台的主角,反法西斯联盟成为左右国际局势的力量,但由于受战争的影响,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各国依附美国。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但是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美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给学生交代这既是“冷战”的背景,也是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同时也是雅尔塔体系确立的背景。让学生明确“冷战”的发动在于美国。要着重指出“冷战”政策的本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学习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形成过程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讨论,掌握系列知识。概括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大两洋公约组织。具体讲述可采取与学生交互性问答的方式进行。对于杜鲁门主义,教师可以先提问“‘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回答是“杜鲁用心爱心专心门主义”,再进行明确指出.杜鲁门政府上台后,改变以往罗斯福的大国合作政策,认为强大的苏联是美国建立世界霸权的主要障碍,强调要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表示要援助受到共产主义“严重威胁”的希腊、土耳其,抵制共产主义的扩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国对外政策的转折点,它公开提出了反共、反苏的旗号,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