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和宣传拜上帝会;冯云山在紫荆山区的革命活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军的北伐、西征、东征和军事上的全盛。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的分析,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这一过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教学,使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天朝田亩制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对北伐军征战过程的讲述,使学生感受到以林凤祥为首的北伐军不畏强敌直至全部牺牲的惨烈悲壮,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憎观、道德观、英雄观的教育。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和评价教学难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以及出现的新特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者的比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进行复习提问: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以此引出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10年当中,每年从3万箱增至6、7万箱,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引发了银贵钱贱现象并日益严重。材料二: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亦因之壅滞不能出口。材料三:用心爱心专心1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根据三则材料分析鸦片战争对太平天国运动产生的影响。由此产生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讲授新课: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1.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加剧对中国的侵略,导致国内阶级矛盾的空前激化。其次,五口通商后洋货输入量也大大增加。中国的财政金融受到严重威胁。通过对“银贵钱贱”现象的分析,理解农民和手工业者纳税负担增加,致使东南沿海地区的手工业者和农民纷纷破产,天灾人祸使得人民陷入饥饿死亡的困境,广大农民被迫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2.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与自身经历必不可分。他用宗教理论表达反清思想,对于没有文化的农民来说,更容易接受。但同时也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3.金田起义(1851.1.11)1851年1月,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洪秀全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4.永安建制金田起义后不久,洪秀全在称天王。1851年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在那里,洪秀全颁布军律、历法,制定官制,分封诸王,太平天国初步建立了政权,这就是永安建制。太平天国已初步具备了立国的规模。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的标志就是1851年秋天的永安建制。5.定都天京1851年9月—1852年4月,太平军在永安停留了半年时间,此时,清军已包围了永安。洪秀全为了摆脱清军的围困,于1852年4月开始突围北上。1853年1月,太平攻克武汉三镇,声威大振。队伍迅速发展到50万人。他们沿途诛杀贪官污吏、地主、豪绅,焚烧官府衙门、田契、债券,把粮食和财物分给贫苦农民。2月,50万大军分水陆两支出发,沿江而下,向南京挺进。太平军的官兵绝大多数过用心爱心专心2去没有打过仗,是激烈的阶级斗争把他们带到了战场。他们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多次打败了多于自己几倍的敌国。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从此,在南方出现了一个与北方的清政府遥相对峙的农民革命政权。表明了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了政权。分析概括一下太平军胜利进军的原因。请同学回答。根据内外因来分析。内部太平军的组织纪律,外部清政府的组织纪律以及人民群众的反应来分析太平天国用了短短一年的时间就从永安到达了南京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洪秀全等制订的斗争纲领比较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