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简单电路第二节学生实验:组装电路一、教学背景分析“学生实验:组装电路”是在上一节认识电路基础上,学习用开关控制两只串联灯泡、两只并联灯泡的连接。本节学生的学习有四个具体任务:一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探究的过程,会提出问题并用实验解决问题;二是利用探究实验自己确定研究方向,并找到并联和串联的区别;三是能在实际生活中判断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四是在连接实物电路完成之后,还要练习画电路图。学生先在教师指导下尝试用物理实验进行验证,并且教师要尽力保证学生完成实验,第二阶段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确立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并进行实验,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发现问题、大胆尝试,并运用教科书、实验仪器、工具书等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生实验:组装电路”一课中,教师从准备性练习开始,层层递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尝试操作、尝试阅读,积极争论思考,尝试练习,独立探索,逐步认识串、并联电路,发现两种电路的不同之处,运用对比的方法初步建立串、并联电路知识框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应逐步分散连接并联电路实验的难点,这样既可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可使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提高动手实验能力和学习能力。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给出实验步骤,充分发挥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主人的教育理念。二、教学目标1.知道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能区分串、并联电路。2.会画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路图。会连接两只灯泡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通过连接小灯泡的串、并联电路,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3.知道开关在串、并联电路中的控制作用。4.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感受知识的价值和趣味。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从实物的连接中体会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教学难点:并联电路的连接和并联电路开关控制特点学习。本节的任务是要学生在上节课认识简单电路的基础上,学习组装开关控制的串、并联电路。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认知过程,在教学设计中尽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各种电路元件,以探究的方式来学习,而不是靠教师连接实物图和画电路图讲解学习。通过学生自己组装电路的操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同时使学生对电及电路有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在学生的摸索中,教师可提供一些研究方向来使学生发现所连电路的特点,从而能尽量使学生对各种电路的连接特点进行归类与总结。如:两灯泡都亮时,拆除其中一只灯泡观察另一只灯泡是否能亮;观察开关对两灯泡的控制情况等。四、教学过程1.教学引入回顾:一个最简单的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教师展示动画《神奇的电路笔》,并提出问题:电路有着不同的连接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电路中往往不止一个用电器,如果给你两个用电器,你会如何进行连接?2.学生探究实验教师布置任务:用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个小灯泡,使两只小灯泡同时亮、同时灭。(1)设计电路,先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报告纸上的实物进行设计。(2)连接实物,使两灯泡同时发光。(3)探究电路特点。(4)尝试画出电路图。(5)尝试多种连接方式。学生动手连接电路。连接出的电路如图11-2-1所示:教师布置任务:画出两种连接方式的电路图。图11-2-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把电路元件依次连接起来,这种连接方式叫做串联;把电路中一些元件并列地连接在电路中的两点之间,这种连接方式叫做并联。教师布置任务:同时取下一只灯泡,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有什么不同?学生总结:串联电路中,取下一只灯泡,另外一只灯泡也熄灭,说明灯泡之间互相影响。并联电路中,取下一只灯泡,另外一只灯泡仍然发光。教师布置任务:探究1:在并联电路中,改变开关的位置,会不会对用电器的工作造成影响?探究2:在并联电路中,用两个开关控制两只小灯泡,让哪只小灯泡亮,哪只就亮,并且两只灯泡可以独立工作。还有另外一个开关用来控制整个电路。学生按要求连接电路进行探究。3.课堂小结(1)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串联:把电路中的元件依次连接起来,电流流经第一个元件后又依次流经其他元件...